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工作动态>详情
疫情封控期间的科技服务及年度工作总结
工作站: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005 地区:西宁市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3日

十月以来,新冠疫情的形式愈加严峻,工作站成员依然坚守岗位,力所能及地进行科技服务工作。

工作站成员心系食用菌企业的发展,时常与企业负责人、技术员联系,掌握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情况,工作站各位专家密切关注生产的全过程,规范熟化食用菌的高效工厂化生产的各个流程,形成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2月13日湟中融媒也报道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对企业的指导帮扶作用,李家山镇食用菌种植示范园负责人周召荣介绍道:“湟中区科技特派员会定期到园内开展技术指导,在专家人才手把手的帮扶和指导下,食用菌种植提质增效,不仅带动基地及周边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更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园区共有高8米的温棚7栋,每栋平均占地3850平方米、种植菌包50万个,每天产量高达5000斤,产值达到25万元,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小小的香菇为李家山镇撑起了一顶“致富伞”,示范园现已成为湟中区乃至全省温棚种植工厂化、标准化的典范。

疫情期间,工作站身处湟中区的彭美科、李玉成、钟世雄研究员,积极响应湟中区制定的保障农畜产品运输畅通的方案,在李家山镇、海子沟乡等地,检查货车司机和相关联的各村疫情消杀、核酸检测情况,为各专业合作社和公司提供饲料、马铃薯、蔬菜销售的保供保畅工作,保障物资供应和马铃薯、蔬菜的销售渠道通畅。12月间李玉成研究员冒着严寒到多巴镇玉拉村现场指导大棚建设,保障多巴镇玉拉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及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的260栋塑料大棚的建设质量,有效提高来年的土地产出率及复种指数,振兴乡村的发展。

虽然由于疫情期间交通阻断,但食用菌优质菌种的筛选试验不能中断,虽然无法到现场进行平菇第二潮次出菇的观测,但工作站成员与基地的技术员苏师傅联系,线上指导其进行数据记录和拍照,使优良菌种筛选试验得以继续进行。

在疫情期间,胡小朋研究员12月5日—7日参加了由海南州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兴海县和同德县科协协办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线上教学培训活动,将科学知识、实用技术通过网络送到企业、合作社、农民的身边。

疫情封控期间,工作站的各位成员积极响应科技厅的号召,观看科技部农村中心与安徽省科技厅共同举办的“科技特派员助力农业生产“大托管”培训交流会”;还参与科技厅组织的11月28日-12月2日线上全省“三区”科技人才集中培训,进一步提成自身的科研服务质量。朱莉华研究员还协调省科技厅和科技日报社,为青海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依托单位)和部分科技特派员赠阅2023年度《科技日报》,为提升科技特派员的素养和服务质量做好服务工作。

在12月12日工作站全体成员通过腾讯会议形式,总结了工作站一年来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对每位成员的工作业绩进行了梳理考核,使工作站成员之间加强了交流沟通,更增强了我们科技特派员,把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帮助企业和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在科技、农村和企业之间架桥梁的科技服务理念, 积极为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