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工作动态>详情
发酵非常规饲料对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
工作站:互助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地区:海东地区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4日

发酵饲料中的益生菌,如乳酸菌等,在进入大鼠肠道后能够迅速复活并产生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对肠道微生态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益生菌通过产生乳酸等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这种酸性环境有助于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减少疾病的发生。益生菌还能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进一步巩固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对于机体的消化系统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发酵饲料中的益生菌能够产生多种消化性酶类,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这些酶有助于降解饲料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提高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丙酸和乙酸)不仅能够为肠壁细胞提供能量,还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大鼠的消化吸收能力。益生菌还能促进大鼠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处于高度的“免疫准备状态”,使免疫器官发育加快,T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从而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这种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减少大鼠对抗生素的依赖,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为了考察发酵非常规饲料对于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互助001号工作站庞会利博士团队评价饲喂发酵非常规饲料对SD大鼠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Chao指数显示,非常规饲料加菌组的微生物多样性低于不加菌组和豆粕组,三组间Shannon指数差异性不显著。这说明加菌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D大鼠盲肠肠道细菌的丰富度。豆粕组、不加菌组和加菌组各自的OUT数目分别为604536,三组共有的数目为1018,豆粕组和不加菌组的共有OUT最多,为65。这与PCA结果吻合,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非常规饲料中的菌群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加菌组与同样不加菌的豆粕组内菌群关系更接近。主坐标分析反应了处理组之间菌群结构间的差异。非常规饲料加菌组与不加菌组不在同一象限,说明在发酵过程中,加菌组饲料中的细菌菌群发生了变化。另外,三组处理的细菌菌落均在不同象限,明显分离,表明三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大。非常规饲料加菌组中的拟杆菌占比高于其他组,与加菌组大鼠较高的采食量相照应。豆粕组主要标志物种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颤螺菌属(Oscillibacter),不加菌组最显著富集的物种为巴恩斯氏菌属(Barnesiella),加菌组的标志物种为拟杆菌属(Bacteroidal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拟杆菌目(Bacteroidetes),这与微生物群落分析的结果一致。

 

1 大鼠盲肠Alpha多样性组间差异图

 

2 SD大鼠盲肠微生物差异细菌

发酵非常规饲料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增强肠道健康等多种方式,对大鼠肠道菌群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积极作用使得其在动物营养和健康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