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如油菜秸秆、酒糟和马铃薯渣等,这些资源具有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巨大潜力。同时,互助八眉猪作为地方特色品种,其原种育繁场对饲料的需求量大,且对饲料质量有较高要求。油菜秸秆富含纤维素,但营养价值相对较低,需通过发酵提高其可利用性。酒糟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但水分含量高,易发霉变质,需妥善保存并处理。马铃薯渣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少量蛋白质,但也可能含有较高的水分和有害物质(如龙葵素),需进行适当处理。
互助001号工作站团队成员庞会利博士带领团队收集新鲜、无污染的油菜秸秆、酒糟和马铃薯渣进行粉碎、脱水等预处理,选择适合青海省气候条件和原料特性的微生物菌种,先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的发酵试验,调整菌种比例和发酵条件,记录发酵过程中的数据。通过前期发酵条件优化——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等条件下,微生物对原料的发酵效果,确定最佳发酵参数。定期检测发酵过程中饲料的营养成分变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氨基酸等,在互助县001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进行放大试验,验证实验室条件下的发酵效果是否稳定。根据放大试验结果,调整生产工艺,进行50 kg大规模模拟生产发酵。
试验结果表明:50 kg扩大规模发酵体系中,发酵88 h及随后有氧暴露3天和7天对不同处理组和发酵时间对饲料pH值和有机酸的影响。发酵88 h后,加菌组的pH值显著低于原材料和不加菌组,达到3.96(p < 0.05),与小规模发酵中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在有氧暴露期间,两组的pH值呈上升趋势,这可能因为好氧微生物分解了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蛋白质,过程中产生氨(NH₃),同时消耗了饲料中的有机酸导致的。发酵88 h后,非常规饲料加菌组中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不加菌组(p < 0.05)。有氧暴露期间,两组乳酸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与这两组pH值相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