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7月,美丽的高原明珠-格尔木,迎来盛夏时节。在小岛湿地和郭镇红柳村的盐碱地上一条条整齐的田垄上,油葵、藜麦、马铃薯和萝卜等农作物争相绽绿,生机盎然。
格尔木市农业、科技部门和格尔木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立足盐碱地土壤条件,持续开展耕地恢复及盐碱地改良提质试验工程。组织科技特派员优化服务方式,从改良技术措施入手,优化种植模式,由定植移栽转向精量播种、单一耐盐作物种植向多种耐盐作物品种筛选培育转变,充分利用水肥一体化和田间监测技术,通过物联网数字化、智慧化等综合技术,提高作物耐盐碱适应性,实现盐碱地治理提质增效的生产目标。
科技特派员曾纪勇说:“去年盐碱地治理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农业和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我们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深度参与盐碱地治理工作,重点指导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应用起垄膜下滴灌和物联网技术,顺利完成139亩盐碱地油葵移栽种植试验和40亩盐碱沙地马铃薯种植试验,并喜获丰收,治理效果显著。今年我们信心倍增,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人才优势,加大与本地农技推广部门的合作,整合资源,着力加强盐碱地治理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盐碱地治理面积达到1739亩,相比去年增加1600亩;试验作物品种7个,相比去年增加5个作物品种”。
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的必然选择。盐碱地治理试验工程是以推动“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改良修复盐碱地,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为目标,采用水肥一体化盐分淋洗、覆盖护土等灌区措施,减少盐碱地的水分蒸发返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盐碱土地改造和利用、耐碱作物的培育和推广的示范工程。可充分挖掘全市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全市农业生产空间,通过农业科技有效转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