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解延秀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1-08-01
籍贯:青海湟中 政治面貌:群众
指派县:
湟中区
工作单位:
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农业技术推广
专业领域:
农技推广
服务县(市、区):
湟中区
专业职称:
农艺师
服务单位名称:
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办公号码:
0971-6125923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48)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解延秀 2025-06-09 22:12:07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服务企业实际技术需求,007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员在西堡镇深入开展走访调查,提出依托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除了签订四方协议的企业之外,继续扩大服务面,指导湟中县域内其他企业积极申报科技项目。

解延秀 2025-06-09 22:06:00
    为了科学指导农户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007号工作站成员主动采集服务单位土壤样品,并送样至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土壤常规八项分析化验,得出湟中区西堡镇小香葱基地PH为7.8,有机质含量为16.6g/kg。

解延秀 2025-06-09 22:02:44
    2025年5 月30 日,西宁市科学技术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湟中龙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的“冷凉地区菜薹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和成果评价。项目在位于西宁市湟中县西堡镇东花园村的青海湟中龙财种养殖专业合作示范基地开展了冷凉地区菜薹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引进红菜薹和白菜薹新品种各4个,试验筛选出适宜项目区种植的“亮红6号”红菜薹和“白菜薹5号”2个菜薹新品种;项目开展了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和不同栽植方式对菜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确定了红菜薹最佳播种期、适宜种植密度和栽植方式;开展了不同播种方式对菜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机械种植较直播和人工栽植节省成本明显。完成新品种示范推广402亩,年带动310人就业,实现农民务工收入248万元,人均收入达8200元;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制定《冷凉地区菜薹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团体标准1项。项目通过专家验收,成果评价水平为国内先进。项目筛选出了适宜在冷凉地区栽培的菜薹品种,明确最佳播种期,制定了冷凉地区菜薹高效栽培技术规范,为实现菜薹在青海冷凉地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集成了“大棚育苗+露地机械点播”的工厂化生产模式,提高了菜薹种子出苗率和土地产出。项目在菜薹示范基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联动发展模式,充分吸纳附近富余劳动力,解决基地种植和采收用工量大等问题,实现了就近务工增收,项目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创建高原夏菜蔬菜品牌,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发展空间,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解延秀 2025-06-09 22:00:16
    2025年5月27日,湟中区007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技术人员一行来到湟中区鲁沙尔镇朱家庄村蔬菜种植基地,开展菜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相关试验,为菜薹双减、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朱家庄村海拔2875米,气候冷凉、降雨充分,非常适合冷凉蔬菜菜薹等的生长,是我省重要的供港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其蔬菜质量关系到出港检测要求和基地绿色有机的认证,基于这一现状,湟中区007号工作站科技特派员与基地负责人沟通后,在朱家庄基地安排了菜薹双减试验,试验设计为6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商品有机肥600kg/亩+复合肥50kg+水溶肥15kg/亩;处理2:商品有机肥600kg/亩+复合肥50kg+水溶肥25kg/亩;处理3:商品有机肥600kg/亩+复合肥50kg+水溶肥35kg/亩;处理4:商品有机肥600kg/亩+复合肥50kg+水溶肥45kg/亩;处理5:习惯施肥;处理6:空白对照,每个小区面积为15m2施肥方法为:商品有机肥和复合肥定植前一次性施入,水溶肥在菜薹生长期按照不同剂量分2次追施,记载菜薹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检测品质。安排双减试验,不仅为菜薹生产者提供试验结果,也为供港蔬菜基地提供绿色生产技术支撑,促进青海冷凉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解延秀 2025-06-09 21:56:08
    指导湟中区龙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