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畅
2024-10-30 17:10:31
牦牛肉由于口感韧、嫩度差,导致其消费者接受度较低,严重阻碍了牦牛肉的市场推广。2024年5月-7月份,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牧医所孙宝忠和刘晓畅团队探索利用宰后成熟技术改善牦牛肉的嫩度和风味。团队探究了干式成熟对不同部位牦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对牦牛米龙和外脊在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的条件下进行干式成熟0、7、14和21天,分析成熟时间对牦牛肉的得率、蒸煮损失、嫩度、色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确定了牦牛肉干式成熟时间最适为14天~21天。成熟技术可显著改善牦牛肉的嫩度等品质特性,有利于提高区外消费者对牦牛肉的市场接受度。
刘晓畅
2024-10-30 17:09:57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牧医所孙宝忠和刘晓畅团队研究了不同高压煮制时间(30min、40min、50min、60min)对牦牛肉松感官品质的影响,炒松时间50min。随后研究了高压煮制30min后,不同炒松时间(40min、50min、60min、70min)对牦牛肉松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品质主要包括组织形态、色泽、滋味与气味等。
刘晓畅
2024-10-30 17:09:31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牧医所孙宝忠和刘晓畅团队研究了不同常压煮制时间(1.5h、2h、2.5h、3h)对牦牛肉松感官品质的影响,炒松时间50min。随后研究了常压煮制2h后,不同炒松时间(40min、50min、60min、70min)对牦牛肉松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品质主要包括组织形态、色泽、滋味与气味等。
刘晓畅
2024-10-30 17:07:48
2024年1月-3月份,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牧医所孙宝忠和刘晓畅与青海柴达木农垦莫河骆驼场有限公司沟通牦牛肉产品开发事项,确定了开发牦牛肉松产品。针对莫河骆驼场拟开发牦牛肉松产品的需求,团队开展了牦牛肉松加工工艺与配方文献搜集整理,摸清了国内肉松生产加工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团队既往研究和加工基础,完成了实验室小规模产品试制,初步形成了牦牛肉松加工工艺方案。经过与莫河骆驼场负责人沟通后。团队对方案进行了调整。下一步,将开展牦牛肉松产品研发试验。
刘晓畅
2024-10-30 17:05:41
2024年1月-3月份,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牧医所孙宝忠和刘晓畅与青海柴达木农垦莫河骆驼场有限公司沟通牦牛肉产品开发事项,确定了开发牦牛肉松产品。针对莫河骆驼场拟开发牦牛肉松产品的需求,团队开展了牦牛肉松加工工艺与配方文献搜集整理,摸清了国内肉松生产加工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团队既往研究和加工基础,完成了实验室小规模产品试制,初步形成了牦牛肉松加工工艺方案。经过与莫河骆驼场负责人沟通后。团队对方案进行了调整。下一步,将开展牦牛肉松产品研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