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霞
2025-07-02 16:49:58
为切实保障服务企业香菇生产工作有序开展,6月12日-13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开展第二期“定期回访+线上指导”工作,通过视频连线、线上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香菇出菇进展,为服务企业提供全流程技术护航。
此次回访工作聚焦香菇出菇管理关键环节。服务企业负责人陈贞反馈,自前期专家实地指导开展菌棒补水后,菇蕾萌发态势良好,但近期气温骤降导致香菇生长速度放缓。针对这一情况,工作站成员迅速通过视频连线,全方位查看出菇车间的菌棒生长状况。在细致观察中发现,部分菌棒存在出菇密度过大的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将影响整体品质。
为此,工作站成员结合现场视频画面,为企业制定“一对一”解决方案:建议立即开展疏菇作业,根据香菇生长阶段和菌棒营养供给情况,科学去除生长过密的小菇,为留存香菇释放充足生长空间与养分;同时,工作站成员还围绕疏菇时机选择、操作手法规范等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确保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关键技术。
下一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将持续深化“定期回访+线上指导”服务模式,建立香菇生长动态监测台账,实时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完善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提升香菇品质、增加企业效益。
王惠霞
2025-07-02 16:44:43
为全面落实服务企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要求,6月9日-10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联合服务企业,组建专项项目申报小组。以《大通县科普项目申报指南》为指导,共同编制《“双安三惠”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2025年度大通县科普项目申报书。该项目结合服务企业工作实际,严格贯彻《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大通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开展“双安三惠”(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惠民、惠农、惠企)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项目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1.开展食用菌新品种引进与试验栽培。引进省内外优质、高产、具有市场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在本地开展品种适应性试验、栽培技术优化试验等,为种植户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撑。
2.开展农(兽)药科普知识宣传。围绕农(兽)药合理使用、残留危害、法律法规等内容,面向广大农牧民、农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消费者,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普宣传活动。
3.开展农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针对当地主导产业,如蔬菜、青稞、畜禽等,开展系统的种植养殖、加工、检验等技术培训。
目前,《“双安三惠”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2025年度大通县科普项目已完成系统申报,进入专家审核阶段。后续,工作站将持续关注项目申报进展,依据专家审核意见,积极配合完善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申报取得预期成效。
王惠霞
2025-07-02 16:41:58
为进一步推动专项技术服务方案落地见效,切实保障服务企业香菇生产工作有序开展,6月7日-8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开展“定期回访+线上指导”工作,通过视频连线、线上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问题整改进度及整改成效,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服务。
此次回访重点聚焦菌棒补水、人工破菌皮及空气流通不畅等关键问题的整改进度。服务企业负责人陈贞表示,自6月5日专家实地指导后,企业迅速组织人员对专家老师提及的脱袋菌棒全部完成了补水操作,并严格按照专家建议增加了通风时间。目前,经过整改的菌棒已顺利出菇,菇蕾长势良好,极大提振了企业员工对后续生产的信心。
为进一步保障香菇出菇质量,工作站成员通过视频实时查看了服务企业出菇车间的菌棒出菇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站成员敏锐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提出了针对性注意事项:其一,做好疏菇管理工作。部分菌棒出菇过于密集,若不及时干预,极易因营养竞争导致香菇生长不良、品质下降。建议服务企业及时做好疏菇工作,根据香菇生长态势,合理去除部分生长密集的小菇,为留存香菇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保证香菇的品质。其二,强化工具消毒环节。工作站强调在人工破菌皮操作环节,一定要做好工具消毒处理。避免因工具携带病菌而感染菌棒,影响香菇产量和品质。
未来,工作站将继续开展“定期回访+线上指导”工作,密切关注菌棒出菇及后续生长情况,及时记录企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助力服务企业完善生产技术规程。
王惠霞
2025-07-02 16:32:03
为充分挖掘大通县东峡镇露地蔬菜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6月4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多隆村,开展莴笋新品种引进及适应性种植推广工作,以创新举措优化种植结构,助力区域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峡镇长期以露地甘蓝作为主导经济作物,单一的种植结构使其面临多重发展困境:受气候与市场波动影响,农产品价格起伏剧烈;常年连作导致病虫害滋生蔓延,严重威胁蔬菜品质与产量,直接影响农户收益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联合相关专家精心筛选4个莴笋品种开展种植试验,旨在通过科学比对,筛选出最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同时,团队结合东峡镇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土壤特性,系统规划莴笋种植布局,力求从根本上优化种植结构,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在种植实践过程中,工作站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零距离”技术指导。他们不仅现场示范莴笋种植的关键技术要点,还围绕田间管护、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内容开展专题讲解,帮助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切实提升蔬菜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下一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将持续深化服务内涵,通过多元化、创新化的科技服务模式,不断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王惠霞
2025-06-17 09:56:09
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基层、赋能产业的作用,针对服务企业当前香菇菌棒转色慢、袋内菇多、菇形不规整等问题,6月5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迅速响应企业需求,特邀青海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徐鸿雁、孟清两位专家,深入青海博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开展“把脉问诊+规划赋能”专项服务行动。
在种植基地现场,两位专家与工作站成员通过实地勘察、菌棒抽样检测、与技术人员深度交流等方式,全面摸排香菇菌棒出菇情况,精准定位生产关键瓶颈,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一是优化菌棒培育管理:针对菌棒重量不足、水分匮乏问题,明确要求及时补水;针对菌皮过厚阻碍出菇现象,建议采用人工破菌皮处理,并配合专业诱导剂促进菌丝分化,有效提升出菇效率。二是升级环境调控系统:实地调研发现基地存在空气流通不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的问题,专家建议增设通风设备,优化气流通道,改善香菇生长环境。三是标准化流程推进:通过菌棒抽查,当前菌棒已达脱袋标准,专家建议企业按批次有序推进脱袋工作,并严格规范水分管理标准:脱袋后1-2天内补水至90%,后续稳定维持70%湿度,确保菌棒生长质量可控。
同时,针对企业食用菌新厂区建设需求,专家团队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及产业发展趋势,对新厂区规划提出系统性设计建议:一是功能分区合理化:规划菌种培育区、菌棒生产区、出菇管理区、产品加工区等独立功能模块,避免交叉污染,提升生产效率。二是绿色节能设计:倡导采用节能型设备与环保建材,规划废料循环利用系统,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次专项服务切实解决了服务企业香菇种植现存技术难题,并为新厂区建设提供了科学规划思路,有效推动企业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下一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将建立“定期回访+线上指导”长效服务机制,全程跟踪企业问题整改及新厂区建设进度,确保技术方案落地见效;同时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企业技术人员实操能力,以科技力量助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