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巧玉
2024-10-25 21:57:59
为配合进一步加强草原资源保护管理,按照国家、省、市林草局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草原变化图斑自查工作,全面摸清图斑用地类型、用途和实际占地面积等有关基础数据。
2023年以来,国家林草局通过“草原监管平台”相继下达我县2022年2期、2023年1至4期合计288个草原变化图斑。目前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草原变化图斑的自查工作,变化图斑外业核实率达到了100%,目前工作已经顺利进入处置整改阶段。通过此项工作,我们将主动发现、及时查处各种破坏草原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为下一步实现草原资源保护的动态监管、常态监管和数字监管打下良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林草局的总体安排部署和省市林草局的工作要求,通过草原变化图斑判读核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落细草原图斑监测和查处的各项工作任务,为进一步落实林(草)长制夯实基础。
罗巧玉
2024-10-25 21:55:32
进入3月份,天气晴好,气温逐渐回升。为了防范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侵入和传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从源头上把好春季造林绿化苗木质量关,互助县004号科技工作站开展配合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对全县种苗基地、育苗大户、木材及其制品全面进行检疫。
一是按气候条件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以育苗公司、专业合作社、育苗大户为主,从东到西、从川水乡镇到脑山乡镇,依次对全县19个乡镇苗圃开展现场种苗产地检疫。
二是强化苗圃检疫监管,督促指导开展防治。加大苗圃地现场踏查和苗木抽查,与育苗公司、苗木合作社签订《林业种苗调运监管告知书》《林木种苗报检复检协议书》。对无病虫害苗木制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对有病虫害的苗木下发《检疫处理通知单》,督促指导育苗户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病、虫防治工作。
三是强化木材及其制品检疫。对县域内的松木、木材市场、木材加工点、木材制品店、电缆光缆盘进行全面摸排检疫。与销售运营点负责人签订《木材及木质包装材料监管协议书》,有效防范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确保全县林草资源安全。
罗巧玉
2024-10-25 21:53:35
8月15日互助县004号工作站工作人员深入当地马铃薯种薯企业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调研及现场培训。
由于今年雨水较多,马铃薯种薯生产过程过程中病害尤其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是种薯生产关键,为了提高种薯生产质量,科技人员深度基层进行调研,查看晚疫病发生情况,为晚疫病提前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科研人员通过调研查看,发现互助县种薯生产企业种薯在病害防治方面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但是在化学防治法方面存在用药不当情况,科技人员通过现场讲解并给种薯管理人员提供了化学防治药物清单及使用方式,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此次调研及现场培训,不仅提升了种薯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同时也加快了技术培训进程,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快科研单位成果转化,最终提升种薯生产企业生产力水平。
罗巧玉
2024-10-25 21:50:47
2024年7月20日互助县004号工作站工作人员接到种薯生产企业电话,企业在微型薯生产过程存在植株生长缓慢及叶片黄化问题,为提升科研人员服务当地种业公司能力,互助县004号工作人员到种薯生产企业现场进行查看及解决。
我省是全国脱毒种薯应用最早的省份之一,由于我省具有海拔高、温度冷凉等特点,生产的脱毒种薯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成本低等特点,深受全国马铃薯种植户喜欢。微型薯的繁育关系到我省马铃薯种薯繁育的根本,对于百姓繁育原种及良种具有重要意义。
互助县种薯生产企业在繁育微型薯过程中,存在植株生长缓慢及叶片黄化的问题,经过科技人员现场查看及与微型薯繁育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发现由于微型薯繁育中肥料使用不当,致使造成微型薯脱肥现象发生,造成植株生长缓慢。科技人员通过给微型薯生产人员培训了微型薯生产配方肥,并指导其使用方式,为种薯生产奠定了基础。
通过此次技术指导,加快了科技人员服务地方能力,为科技助力当地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罗巧玉
2024-10-25 21:48:05
7月5日,互助县004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谢惠春教授带领团体学生对祁连山南坡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此次考察的服务对象为祁连山南坡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目的是为后续的生态监测和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提升当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的科学依据。
祁连山南坡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壤和植被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通过此次野外考察,将进一步掌握该地区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外部因素,为研究站的长期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一、土壤状况调查
在考察过程中,谢惠春教授带领学生对多个典型地块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重点考察了土壤的结构、成分及其保水能力。初步结果显示,祁连山南坡的土壤类型多样,以砂质土壤和粘土为主,部分区域的土壤侵蚀现象较为明显,需要加强土壤保持与恢复工作。
二、植被覆盖情况
考察区域的植被主要以针叶林、灌木丛和草地为主,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种类差异明显。考察还发现,在部分生态脆弱区域,植被退化现象较为严重,急需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外来物种入侵情况暂未发现,植被总体健康度较好。
三、 生态威胁分析
除自然因素外,考察中还注意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牧草过度采集、林木采伐以及道路建设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尤为显著,可能加速土壤退化和植被覆盖率的下降。
通过此次野外考察,收集了多组土壤和植被的实地数据,为研究站的长期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考察初步分析显示,祁连山南坡地区的生态系统在整体上较为稳定,但局部地区存在土壤侵蚀与植被退化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与恢复措施。
此次考察为祁连山南坡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后续的工作中,互助县004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将根据此次考察结果,继续与研究站合作,针对生态薄弱区域制定科学的恢复计划,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