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希杰
2024-07-04 09:38:18
2024年6月29日,我站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魏希杰与研究生冯廷旭、向雪梅、李菲、林伟山等6人驱车前往称多县岗茸村与拉贡村对本年度建植的燕麦与饲用豌豆种子繁殖田进行拔节期的生长高度、分蘖数(燕麦)、分枝数(饲用豌豆)观测。测定结果表明,两村建植的繁种田中燕麦均已达到拔节期,饲用豌豆处于分枝期。其中岗茸村燕麦饲草株高在26.7cm~36.1cm左右,分蘖数在4~6株左右,饲用豌豆饲草株高在27.6cm~39.3cm左右,分枝数在4~6株左右。拉贡村燕麦饲草株高在40.2cm~63.4cm左右,分蘖数在4~7株左右,饲用豌豆饲草株高在26.4cm~43.7cm左右,分枝数在5~7株左右。通过两村的实地观测及比较,拉贡村种子繁殖田饲草生长更好。
魏希杰
2024-07-04 09:36:03
称多县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魏希杰与研究生冯廷旭、向雪梅、李菲、林伟山等6人前往称多县岗茸村与白龙村对本年度建植的燕麦+饲用豌豆混播饲草田进行实地观测并记录生育期饲草数据。本次科技服务的工作内容是对两村建植的千亩饲草田进行株高、分蘖数(燕麦)、分枝数(饲用豌豆)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目前岗茸村与白龙村饲草田燕麦已到达分蘖期,饲用豌豆达到分枝期,长势喜人。通过本次测量数据可知,岗茸村饲草田燕麦平均株高为27.34 cm,分蘖数为3~6株;饲用豌豆平均株高为14.02 cm,分枝数为4~6株。白龙村饲草田燕麦平均株高为22.14 cm,分蘖数为2~4株;饲用豌豆平均株高为16.66 cm,分枝数为2~4株。通过对两村燕麦+饲用豌豆混播饲草田实时对比分析,其中岗茸村燕麦长势相对更好,白龙村则为饲用豌豆长势更优。
魏希杰
2024-06-03 16:44:03
2024年6月1日,称多县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魏希杰与研究生冯廷旭等6人驾车前往称多县岗茸村与白龙村对本年度建植的1000亩燕麦+饲用豌豆混播饲草地进行出苗期观测,目前岗茸村与白龙村饲草种植田均已出苗,长势良好,测定数据显示:白龙村混播地燕麦出苗期生长高度达到6.2~8.7cm左右,饲用豌豆生长高度达到2.5~3.6cm左右;岗茸村混播地燕麦出苗期生长高度达到9.1~11.9cm左右,饲用豌豆生长高度达到4.1~6.6cm左右。通过两村混播地长势对比,岗茸村饲草在出苗期长势相对更好,后续工作站成员将对两村建植的饲草地进行持续的生育期观测并收集相关数据。
魏希杰
2024-06-03 16:42:33
2024年5月31日,称多县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魏希杰与研究生冯廷旭等6人驱车前往称多县岗茸村与拉贡村对本年度建植200亩单播燕麦与100亩单播饲用豌豆种子繁殖试验田进行分蘖期(分枝期)观测并收集相关试验数据。通过实地观测,两村燕麦种子繁殖田已开始进入分蘖期,饲用豌豆也已开始进入分枝期;其中岗茸村燕麦饲草株高在8.7~13.1cm左右,分蘖数在3~5株左右,饲用豌豆饲草株高在8.7~10.6cm左右,分枝数在2~4株左右;拉贡村燕麦饲草株高在12.4~16.9cm左右,分蘖数在4~6株左右,饲用豌豆饲草株高在11.7~13.4cm左右,分枝数在3~6株左右。后续工作站成员会对两村种子繁殖田进行持续数据检测,可丰富该地区种子繁殖试验田全生育期数据。
魏希杰
2024-06-03 16:40:06
2024年5月30日,称多县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研究生冯廷旭、向雪梅、李菲、林伟山等5人在称多县青海大学野外科学观测站开展一年生人工草地禾豆混播试验饲草出苗期观测以及数据收集工作。本次任务是对建植的四种禾豆混播组合燕麦+箭筈豌豆、燕麦+饲用豌豆、小黑麦+箭筈豌豆、小黑麦+饲用豌豆以及单播对照在不同处理下饲草出苗情况、出苗高度、饲草根系长度进行观测并记录试验数据。通过观测后发现,混播草地中禾本科饲草已基本完成出苗且高度达到4.4cm~9.1cm左右,根系长度为2.1cm~7.8cm,豆科饲草出苗率为60%左右且高度为0.7cm~3.4cm,根系长度为1.6cm~7.8cm。单播处理禾本科饲草出苗率为70%左右且高度达到4.3cm~7.9cm左右,根系长度为3.8cm~8.1cm,豆科饲草出苗率为30%左右且高度为1.9cm~5.1cm,根系长度为3.1cm~6.8cm。通过本次观测工作,说明混播较单播草地在出苗期无论地上和地下生长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