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王丽丽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3-01-01
籍贯:吉林梨树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工作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拟开展青稞功能因子挖掘与利用,新型青稞营养健康食品开发与品质调控
专业领域:
营养健康谷物加工与品质调控
服务县(市、区):
互助县
专业职称:
副研究员
服务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办公号码:
01062815969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60)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王丽丽 2023-08-03 16:19:44
    本实验首先对收集的青稞样品进行除杂处理,利用手持近红外仪对青稞籽粒进行扫描, , 每份样品分别扫描五次并收集光谱图, 建立青稞近红外光谱库, 然后将青稞磨粉、过筛, 处理为统一的青稞样品。对青稞全粉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化学值检测, 得到的化学检测数据作为近红外检测建模的真值。对于品质模型, 利用谱图处理软件对扫描的图谱进行预处理, 将化学检测值作为真值代入参与建模, 反复修改完善建模参数, 最终建立可靠的青稞定量近红外检测模型。

王丽丽 2023-08-03 16:16:22
    青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采用常规化学方法来测定其中的营养成分,耗时耗力,成本高,准确度低,本课题通过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来定量分析青稞中β -葡聚糖等特征性成分含量, 收集具有代表性青稞样品, 利用手持近红外仪进行光谱扫描, 结合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β -葡聚糖的含量, 借助近红外定标软件Matlab,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青稞特征性成分含量的定标模型。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青稞中β -葡聚糖等成分进行建模, 以达到青稞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提高青稞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为青稞成分含量测定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王丽丽 2023-08-03 16:02:18
    1、青稞蛋白的提取 用精米机碾磨青稞籽粒,去除20%的青稞麸皮,然后去离子水浸泡过夜;以1∶15(w/v)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用榨汁机打浆,高速搅打4个1min。将浆液ph值用2M氢氧化钠调至10.5后离心。取上清液用2M盐酸调至青稞蛋白等电点4.5,水洗沉淀后取沉淀冷冻干燥。 2、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称取2克青稞蛋白粉至于直径90mm的培养皿中,电压30Kv、频率为50Hz,上下电极距离4cm。分别处理0、10、20、30、40min,命名为T0、T1、T2、T3、T4。置于-20℃冰箱中保存。 3、ATR-FTIR 用 0.01M pH8的PBS制备2%青稞蛋白溶液,室温下搅拌5h,在冰箱中过夜,离心取上清,使用omnic去卷积,peakfit分析蛋白二级结构含量。 4、结论 由α-螺旋(1645-1662 cm−1)、β-折叠(1613-1637 cm−1)、β-转角(1682-1696 cm−1) 和无规卷曲 (1662-1682 cm−1) 组成的酰胺I带,;使用PeakFit软件对无序结构进行反褶曲和曲线拟合。拟合结果如附件图中所示。α-螺旋从18.70%下降到14.32%,β-折叠含量从36.38%增加到42.33%,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则无明显变化。该结果与周迎雪等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含量变化一致。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取决于高能活性粒子在电场中的蚀蚀以及活性粒子对蛋白质基团的氧化。

王丽丽 2023-08-03 15:46:10
    1、青稞蛋白乳液的制备 将低温等离子体不同处理时间的青稞蛋白以2%(w/v)的浓度溶解在10mM pH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充分搅拌5h后,用1M HCL将其pH调至7.0后搅拌过夜。离心取其上清液后与葵花籽油按12:1的比例在10000rpm下高速分散两个1min后,用高压均质机800pa均质3次后制得乳液。 2、粒度分布的测定 粒度分布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定,乳液粒子和分散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1.56和1.33. 3、结论 处理时间越久,青稞蛋白乳液的D50越小,说明低温等离子体能显著降低青稞蛋白乳液的粒度大小。

王丽丽 2023-08-03 15:37:43
    向提取游离酚剩余的的固体残留物中加入HCl(2M),在90摄氏度中水解2小时;或者在室温条件下加入NaOH(2M)水解2小时。将得到的混合物调节至pH 7.00±0.20,并离心(5444rpm,20min)。收集的上清液冷冻干燥并再溶解在15mL 70%甲醇中。 结果显示,通过酸水解获得的结合酚的含量(451.56mg/100g)显著高于碱性水解,酸水解在以前的研究中被用于多糖的水解,它有效地破坏了多糖之间的糖苷键,从而破坏了细胞壁的结构,促进结合酚的释放。并且酸水解伴随着高温,温度过高也有利于酚类的释放。因此,对于结合酚来说,酸水解是有效的水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