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杨晓霞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3-11-01
籍贯:青海海东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共和县
工作单位: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草地放牧管理
专业领域:
草地生态学
服务县(市、区):
共和县
专业职称:
七级副研究员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办公号码:
13709718921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61)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杨晓霞 2023-10-31 15:38:50
    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顺利完成秋收工作 2023年10月份,尽管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影响了秋收工作,加大了工作难度,但是在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董全民研究员统筹安排下,科技特派员全体成员紧密配合下,于10月底顺利完成了试验样地取样和测产工作,同时在科技力量支撑下,也圆满完成示范样地牧草收割,打捆等相关工作,为示范区家畜过冬储备了饲草。

杨晓霞 2023-10-31 15:08:22
    青海大学校领导赴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调研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5月3日,青海大学党委书记李丽荣、校长史元春带领党委常委班子成员、校领导、校主题教育办成员一行15人,在青海巴卡台农牧场副场长谈诚、李存善的陪同下,赴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深入调研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及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情况。调研聚焦基地建设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深入分析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为推动青海大学与巴卡台农牧场深入合作、共建基地、科技特派员更好服务地方出谋划策。调研组成员还有任延明、王晓英、顿珠旺秀、郭永发、刘玉皎、陆嘉、杨磊、仁增多杰、卢艳香、俞科贤。陪同调研的有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董全民,科技特派员张春平、俞旸。 首先,谈诚、李存善副场长详细介绍了巴卡台农牧场的基本情况、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工作情况以及与农牧场与青海大学合作情况。之后,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董全民研究员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情况、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改造进度及规划、基地内研究工作成效的汇报,详细调研并询问了基地实验楼改建情况、学生宿舍及四合院改建方案,围绕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及基地建设的定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然后,调研组一行调研了工作站内适生牧草栽培与优化设置试验平台和多年生人工草地冬季放牧试验平台,董全民研究员介绍了试验平台的目标、内容及进展,并介绍了研究生在平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情况。 李丽荣书记和史元春校长在调研过程中表示,非常感谢巴卡台农牧场对青海大学各项研究工作及工作站建设工作的全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双方的合作必须要更深入、更扎实。并强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是保障乡村振兴、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有效方式,要坚持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为抓手,结合巴卡台农牧场发展优势和资源,用好青海大学“双一流”建设、对口支援和部省合建等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序、一体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杨晓霞 2023-10-31 14:53:23
    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一年生优质饲草适应性评价及品种比较试验 针对青藏高原一年生优质饲草品种溃泛,为丰富高寒区域可适应性栽培的一年生优质饲草品种数量,在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团队指导下,团队老师张正社于2023年5月,在青海大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青海省巴卡台农牧场)开展了一年生优质饲草适应性评价及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以10个蚕豆、8个燕麦、9个黑麦草、4个小黑麦及3个油菜品系/品种分别设置参试草种试验组。根据测试指南对测试草种出苗期、分蘖/枝期、拔节期等田间观测记载项目进行记录,以及测定了生长过程株高、产草量、干鲜比、叶茎比等农艺性状。牧草品种包括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磷等指标。通过研究观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参试草种的产量性状以及系列适应性、抗逆性和营养价值指标,为新品种登记,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杨晓霞 2023-10-31 14:11:26
    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保护播种对多年生高寒人工草地生产功能提升及其机制的研究 针对高寒牧区饲草供给不足、草畜时空矛盾突出等问题,以多年生高寒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为有效提升多年生高寒人工草地生产功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寒牧草新品种创制及草地生产生态功能提升与高效”(课题编号:2022YFD1302104)项目支撑下,在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团队悉心指导下,团队博士研究生王鑫鑫于2023年5月,在多年生饲草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保护播种对多年生高寒人工草地生产功能提升及其机制的研究试验。研究采用保护播种措施进行多年生高寒人工草地建植,将保护种播于多年生牧草行间,保护种以青引1号燕麦、青海13号蚕豆、饲用油菜、箭筈豌豆与青引1号燕麦混播(比例5:5),多年生牧草以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中华羊茅草、青海草地早熟禾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光合、土壤和微生物特性来探寻提高多年生高寒人工草地生产功能的最佳保护种。进一步阐明多年生高寒人工草地在不同保护种下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多年生高寒人工草地的高效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杨晓霞 2023-10-31 11:23:59
    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生产-生态功能协同机制及其驱动力研究 植物根系是吸收和运输水分及养分的直接执行者,草地植物根系在草业系统中的草丛和地境耦合成草地系统的界面过程中起到上接草丛下启地境的关键作用。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虽然根系的重要性在森林和天然草地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识,但在退化高寒草甸上建植的栽培草地中,仍缺乏对草地优势种植物根系活力及其与土壤环境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在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团队指导下,团队博士研究生张小芳于2023年6-9月,每隔15天在多年生饲草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生产-生态功能协同机制及其驱动力研究”课题中的根系特征观测试验,研究以2019年建植的试验样地为研究对象,包括4个单播处理和5个混播处理,分别为同德短芒披碱草、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通过测定植物根系的生长特性,进一步明确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根系属性对不同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的协同机制的影响,以期为青藏高原多年生栽培草地的建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