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
特派员咨询
农业企业资源库
知识成果共享库
特派员商城管理后台
认种认养平台管理后台
平台统计
政治面貌统计
性别统计
领域统计
职称统计
工作站分布
特派员分布
工作站工作动态统计
特派员工作日志统计
在线服务统计
平台资源统计
平台使用量统计
平台查询
特派员
工作站
下载中心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刘玉萍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0-07-01
籍贯:青海省民和县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湟源县
所属工作站:
青海恩泽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湟源菽满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湟源迎云家庭农场
工作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生物菌剂研制、植物栽培及选育。
专业领域:
植物学
服务县(市、区):
湟源县
专业职称:
教授(四级)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师范大学
办公号码:
13139085007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45)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刘玉萍
2024-10-08 16:27:24
2024年8月9日,湟源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体成员赴湟源县申中乡后沟村荷兰豆种植基地开展产业调研和技术指导。针对今年降雨频繁、田间湿度大,易发生豌豆病害的可能性,技术团队进行了详细的田间调查,并就白粉病、灰霉病的发生给农户提出了防控建议;结合不同品种生长特征特性和地域特点,大家在评估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制定了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为荷兰豆种植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方案。 湟源地区具有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夏秋季气候凉爽、土层深厚等特点,是发展鲜食豌豆等喜冷凉经济作物的优势地区。但由于受地理区位、种植历史、技术积淀、思想观念等综合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湟源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有困难。如何结合地域实际和农业资源禀赋,开展科技知识宣传、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带动,帮助人们解决“种什么、怎么种、产品卖给谁”等问题,是新形势下面临的实际科普需求。为此,湟源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制定周密工作计划,提供全过程科技指导,以期帮助人们拓展创业视野、改变思想观念、提升科学素质,为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刘玉萍
2024-10-08 16:25:28
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L.)属禾本科,生于海拔3000—4000m的天然草地和农田中,是农田中的重要杂草,特别是青稞地、小麦地中较多。它的适应性强,耐寒、抗霜冻、结实性能良好,具有很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在湟源县发生呈上升趋势,对青稞的稳产高产造成严重威胁。5月20日湟源县2号科技特派员2号工作站的老师们一起前往湟源县寺寨乡调研。 随着耕作制度和抗药性的产生,近年来旱雀麦发生呈上升趋势,5月份以后出苗的在小麦(含杂草)密度大的地段则不分蘖,每株有小穗数14-49个,有效籽粒92-300粒。如果每株青稞平均按45粒计,雀麦繁殖力则是小麦的2-8倍,成熟后的雀麦籽粒落到麦田,3年后就会成灾。 旱雀麦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本田感染,青稞收获期,已有30-40%的雀麦植株成熟而自然落粒,加上收割时的抖落,约有50-60%的雀麦种子留落到本田;种子传播,多数农户播前对小麦种子不进行筛选也是造成雀麦及杂草籽随种子传播的主要原因,在脱粒时麦场、农具等都会遗留雀麦种子,因此,未经机械精选的种子是不安全的。农肥传播,农民习惯用麦衣、麦草饲喂家畜,而且将槽底土杂物垫在圈棚内,个别农户还将拔回的雀麦当作青饲料喂牲畜,并将其粪便集中堆压在田边地头。据试验观察,上述方法并未使雀麦种子完全丧失发芽力,将用雀麦种子饲喂过牲畜的农肥施用到多年种植玉米和蔬菜的地块,其田间也有雀麦发生。
刘玉萍
2024-10-08 16:23:12
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湟源县寺寨乡烽火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的豌豆尖,并将豌豆尖这种蔬菜产业培育成拉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逐步走出一条发展蔬菜种植,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7月31日,市人大代表和科技局的领导们,赴烽火村西岭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场调研豌豆尖采摘和加工。 在西岭种植专业合作社农田里,成片的豌豆尖翠嫩欲滴,长势喜人,农户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嫩绿的芽尖。豌豆尖生长期短,采摘周期长,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西岭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有300多亩豌豆尖种植规模,通过“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吸引抱团发展的农户达到了40户。不少村民一边在农场务工,一边跟着农场种植,每年的收益极为可观。 市人大的领导们现场调研,豌豆尖采摘和加工以及后期的冷链处理情况,并和合作社负责人询问今年的豌豆尖收成以及目前合作社存在的困难等,科技特派员李生楷老师详细介绍了豌豆尖的种植过程中,如何做好病虫防治、土壤培肥,施肥等。 产业兴,则百姓富;百姓富,则乡村振兴。湟源县寺寨乡烽火村全面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立足本地区资源特色,大力发展豌豆种植产业,全力做好“菜文章”,以绿色产业不断促进农民创收增收。
刘玉萍
2024-10-08 16:16:11
2024年6月25日,湟源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织开展田间观摩会。试验负责人对开展实施的“蚕豆根瘤菌生物有机肥田间生产试验”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田间长势观摩,现场交流互动,更好的推动了工作站的各项内容。 试验所用到的优良蚕豆耐旱根瘤菌HD11,由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蚕豆课题组筛选,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共生结瘤及耐旱能力,同时具有生长快、竞争力强等特点。根瘤菌生长载体是从2023年不同菌肥基质载体筛选试验中筛选获得的2个较好的载体材料,即:3号麦麸和4号秸秆+麦麸。制成HD11+麦麸的蚕豆根瘤菌肥,HD11+麦麸+秸秆的蚕豆根瘤菌肥。
刘玉萍
2024-10-08 16:12:25
2024年6月18日,湟源县002 号工作站站长李生楷高级农艺师带队(靳伟、黄莺)到田间查看波航纳油菜的虫害,主要的虫害有露尾甲和茎象甲。几位老师都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指导,同时教给种植户油菜虫害注重防范“三甲”及小叶蛾,掌握虫害发生规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露尾甲,Haptonchus luteolus,别名出尾虫属于鞘翅目,出尾虫科,主要是以成虫、幼虫栖息在树皮缝隙间,取食花粉、花蕊、子房、花瓣。成虫体长约6毫米,黄褐色,布满小刻点;复眼黑色。触角球杆状。前胸平宽。鞘翅近长方形,端边平截。幼虫体长约3毫米,灰黄色,各节背中央灰暗色,腹末背面具有小突起。蛹黄褐色,复眼黑色,腹末响2根尾刺。主要的防治方法如下:⑴人工防治,根据该虫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阴天捕捉成虫;被害严重的,摘除集中烧毁;⑵保护和利用其天敌;⑶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用 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叶面喷雾防治,连用2-3次。 茎象甲,是西北冬春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上常发生的一种虫害,主要以幼虫蛀茎危害,对油菜生长发育影响极大,轻者能开花结实但秕粒增多,重者使油菜植株畸形矮化、花序皱缩,成虫也会取食叶片、茎皮、果皮,危害较轻。一般年份可使油菜减产10%-20%,严重发生的年份可致减产 20%-40%。 油菜茎象甲一般一年发生一代。春季气温回升,越冬的油菜茎象甲从3月份开始出土危害,据陕西3月份发布的病虫情况看,今年关中部分旱地油菜田块油菜茎象甲虫口指数偏大;在青海地区,越冬成虫要到4月下旬才会出来。在油菜抽薹至开花期,雌成虫会利用咀嚼口器在油菜嫩茎上钻蛀小孔并将卵产入孔内,孵化后蛀入茎内取食为害。一般在油菜抽薹期产卵重于开花期,因为产卵早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影响大,可能使油菜植株畸形矮化,生长不良,分枝会减少,而且随着油菜生长其茎秆逐渐老化,茎象甲幼虫难以取食,便会转入附近的播娘篙、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上产卵。油菜茎象甲虽是小虫,但危害很大。茎象甲幼虫孵化后蛀入茎内,由下向上取食茎髓,形成弯曲隧道,因茎秆被蛀空受风雨影响容易出现折断倒伏,受害轻者虽能开花结实,但籽粒秕瘦,受害严重的会花序皱缩,甚至青枯死亡。成虫啃食叶片、茎皮和嫩皮,雌成虫会咬孔产卵,刺激茎部膨大、扭曲,产卵部位甚至会崩裂,植株易倒伏、折断。 主要的防治措施 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做好春季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初春浇1次水,泥浆水可使在土壤中越冬的茎象甲成虫窒息而亡,能减轻大概20%左右的成虫基数;油菜抽薹开花早、长势较差的油菜,可结合春灌施薹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对虫害的抵抗能力,同时促进受害较重的油菜分生分枝,减轻产量损失。其次,还要注意清理田边杂草,避免与油菜、十字花科蔬菜重茬,能减轻虫害发生。 ⑵物理防治,油菜苗期在田间放置黄色板,每亩挂放20-30张,高出油菜生长点10-15厘米,根据油菜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放置的高度,在油菜花期要注意防止蜜蜂误粘到粘虫板上。有条件的田块,也可安置振频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⑶药剂防治,因油菜茎象甲成虫具有坚硬的翅鞘,幼虫又躲在茎秆内取食为害,所以要选择渗透、内吸性较强的药剂,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注意乱换用药。
«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