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希杰
2024-10-17 10:31:22
2024年8月2日,称多县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魏希杰与研究生冯廷旭、向雪梅、李菲、林伟山等6人前往称多县岗茸村与白龙村对本年度建植的千亩燕麦+饲用豌豆混播饲草田进行实地观测。通过观测发现岗茸村与白龙村饲草种植田燕麦已到达抽穗期,饲用豌豆达到开花期,长势良好。工作站成员对岗茸村与白龙村饲草田进行株高、叶片形态进行测定,岗茸村饲草田燕麦株高为67.1~74.6 cm左右,叶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四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为2236.9mm2、443.3mm、195mm、19.3mm;饲用豌豆株高为72.1~94.5 cm左右,叶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四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为830.8mm2、173.3mm、65mm、24.3mm。白龙村建植的饲草田燕麦株高为65.1~84.3 cm左右,叶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四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为2192.6mm2、425.3mm、180mm、18.6mm;饲用豌豆株高为67.2~87.5 cm左右,叶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四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为937.3mm2、195.2mm、65mm、38.5mm。通过两村燕麦+饲用豌豆混播种植田对比分析,白龙村饲草田燕麦长势相对更好,岗茸村则为饲用豌豆长势更优。后续工作站成员将对两村饲草田进行持续的生育期观测并收集相关数据。
魏希杰
2024-10-17 10:29:51
2024年8月1日,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魏希杰与研究生冯廷旭、向雪梅、李菲、林伟山等6人驱车前往称多县岗茸村与拉贡村对本年度建植200亩单播燕麦与100亩单播饲用豌豆种子繁殖试验田进行生育期观测。本次工作内容是记录种子繁殖田生育期、测定生育期株高以及叶片形态特征。观测结果表明,岗茸村与拉贡村建植的燕麦均已达到抽穗期,岗茸村建植的饲用豌豆处于开花期,而拉贡村建植的饲用豌豆处于结荚期;岗茸村燕麦株高在112.0~123.1cm左右,燕麦叶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四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为2240.4mm2、538.6mm、243.0mm、16.5mm;饲用豌豆株高在75.7~92.4cm左右,叶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四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为2731.4mm2、274.6mm、81mm、40.7mm。拉贡村燕麦株高在129.8~137.4cm左右,叶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四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为2324.6mm2、569.3mm、254.0mm、18.1mm;饲用豌豆株高在132.4~143.1cm左右,叶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四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790.2mm2、241.4mm、77mm、34.1mm。通过对两村测定数据比较,拉贡村种子繁殖田饲草生长更好。后续工作站成员将继续对两村种子繁殖田进行生育期数据监测,为当地饲草种子繁殖试验田建设提供动态数据。
魏希杰
2024-10-17 10:28:39
2024年7月31日,称多县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魏希杰与研究生冯廷旭、向雪梅、李菲、林伟山等6人在玉树州称多县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站对本年度建植的7种不同品种单播禾本科饲草:燕麦(青甜1号、林纳、加燕2号)、小黑麦(青饲麦、甘农2号、甘农3号、甘农4号)进行拔节期的数据采集工作。通过观测显示,饲草均处于拔节期,株高测量结果表明,青甜1号燕麦株高为57.9~67.9 cm左右;林纳燕麦株高为53.7~57.2 cm左右;加燕2号燕麦株高为62.4~70.1 cm左右;青饲麦小黑麦株高为60.1~69.4 cm左右;甘农2号小黑麦株高为57.8~62.7 cm左右;甘农3号小黑麦株高为57.6~79.4 cm左右;甘农4号小黑麦株高为62.3~69.8 cm左右,各品种在拔节期株高差异不显著。
魏希杰
2024-10-17 10:27:05
2024年7月29日,称多县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魏希杰与研究生冯廷旭、向雪梅、李菲、林伟山等6人在玉树州称多县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站继续对一年生人工草地禾豆混播试验田进行饲草生育期观测并收集不同生育期相应数据。
魏希杰
2024-07-04 09:50:47
称多县科技特派员002号工作站成员德科加、魏希杰与研究生冯廷旭、向雪梅、李菲、林伟山等6人在玉树州称多县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站对一年生人工草地禾豆混播试验田进行饲草生育期观测并采集相应数据工作。本次工作是对四种禾豆混播组合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饲草分蘖数(禾本科)、分枝数(豆科)、生长高度、饲草根系长度及根系侧根数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通过测量的数据结果表明:燕麦+箭筈豌豆、燕麦+饲用豌豆两种混播组合在禾本科分蘖期(豆科分枝期)的生长高度优于小黑麦+箭筈豌豆、小黑麦+饲用豌豆及单播处理。其中燕麦+箭筈豌豆、燕麦+饲用豌豆两种混播组合中燕麦生长高度在17.6cm~23.7cm左右,分蘖数在4~8株,豆科生长高度在8.4cm~12.3cm左右,分枝数在4~7株;小黑麦+箭筈豌豆、小黑麦+饲用豌豆小黑麦生长高度在9.8cm~15.1cm左右,分蘖数在4~7株,豆科生长高度在5.4cm~10.5cm左右,分枝数在3~6株;单播燕麦生长高度在8.7cm~12.4cm左右,分蘖数在3~5株,单播小黑麦生长高度在7.7cm~13.3cm左右,分蘖数在3~5株,单播箭筈豌豆生长高度在5.4cm~8.4cm左右,分枝数在3~6株,单播饲用豌豆生长高度在4.8cm~9.2cm左右,分枝数在3~6株。通过根系长度及侧根数量则表明在禾本科分蘖期与豆科分枝期期间燕麦+豆科组合也是优于小黑麦+豆科组合。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四种混播组合间并无明显的差异,还需要持续的对该试验地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