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凤
2023-10-31 15:04:15
近期,我省麦后复种绿肥生长逐渐停止,牛羊田间放牧即将开始。2023年10月27日,我站在贵德县开展麦后复种绿肥种养循环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会。
我站团队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构建了“小麦(青稞)+绿肥+牛羊”种养循环模式。此模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青海省农田秋季闲置、土壤裸露等问题,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将豆科绿肥翻压肥田,以及“留茬肥地、过腹还田”,发挥其肥饲兼用价值,综合应用潜力巨大。此次培训,我站邀请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旱地绿肥栽培团队樊志龙、胡发龙老师,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韩梅老师、团队骨干李正鹏博士向贵德县瓦家村和贡拜村60多名农户详细讲解交流了该模式的技术方法。
该模式于7月中旬小麦/青稞收获后复种绿肥箭筈豌豆,10月下旬下霜后箭筈豌豆自然干枯,地上部分可供牛羊在田间散养采食、补充育肥所需的粗蛋白等需求。此方式,提高和促进了牛羊的消化和生长性,1亩地可以解决3头羊的饲草,实现共赢、双收。据当地农户反映,吃了这种饲料,尤其是羊在产奶期产奶量大、羊羔成活率高。农户仅靠鲜草可实现亩收入300~400元,而且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明显。综合来看,小麦/青稞复种绿肥箭筈豌豆+饲喂牛羊,主作物可减施化肥20~30%,小麦/青稞粉及牛羊肉品质得到提升,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的技术模式。
通过此次培训,当地农牧民普遍认可“麦后复种绿肥种养循环模式”,这为今后在我省适宜区域推广该模式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孙小凤
2023-10-31 14:59:38
近期,随着贵德县气温逐渐降低,麦后复种绿肥生长缓慢。2023年10月26日,我站开展麦后复种绿肥试验取样、测产和翻压工作。此次取样工作涉及箭筈豌豆肥饲兼用小区和复种绿肥菌剂大区2个试验。
复种绿肥菌剂大区试验是通过在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等绿肥苗期冲施解磷菌菌液,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促进绿肥对磷的利用,提高养分截获能力。箭筈豌豆、毛叶苕子是我省主要绿肥品种,均为一年生豆科绿肥作物,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肥地作用强等特点,可在不与主栽作物争地的情况下进行插入式栽培,有过腹还田、留茬肥地等多种利用方式。
下一步将尽快处理采集的植物和土壤样品,进行产量和养分等相关指标测定,为明确绿肥不用利用模式效益和提升养分截获能力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孙小凤
2023-09-18 10:54:34
9月17日,贵德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派员参加在西宁市举办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青海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依托我站申报的“中国农技协青海贵德小麦科技小院”在科普惠民展示区进行了产品展示和科普讲解。
“中国农技协青海贵德小麦科技小院”依托单位贵德县金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3年,以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为经营模式,齐力打造优质农作物种源繁殖、制种、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开发公司。2017年12月评为“州级龙头企业”,2022年4月评为“海南州科技示范基地”,2023年2月评为“2022年度乡村振兴先进企业”。多年与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入驻科技小院人员有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3名及研究生6名。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以其鲜明的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特色,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孙小凤
2023-09-12 21:17:46
9月12日,贵德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联合甘肃农业大学在贵德县金穗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肥长势调查及青海高原绿肥-麦类作物节肥减排与养分流失控制技术集成及示范基地挂牌。
2023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绿肥研发团队在贵德县麦类作物生产区推广“小麦+绿肥+牛羊”种养循环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农田秋季闲置、土壤裸露、小麦季化肥减施问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以“留茬肥地、过腹还田”综合利用为目标,拓宽了绿肥利用途径,提高了经济效益。经测算,课题实施期间,示范区平均每公顷耕地新增产值6000元,增效3000元。本年度推广面积470公顷,新增产值282万元,增效141万元。
随后,特派站科技人员与合作社工作人员商议了本周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活动产品展览事宜,依托我站成立的“中国农技协青海贵德小麦科技小院”将在科普活动中首次亮相。
孙小凤
2023-09-12 21:14:58
近日,贵德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收到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转发的《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的批复》通知,文件显示,依托我站服务站点申报的“中国农技协青海贵德小麦科技小院”获批。
科技小院成立后,我站将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