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孙雪梅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0-10-01
籍贯:陕西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工作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蔬菜种植技术指导
专业领域:
园艺作物育种
服务县(市、区):
互助土族自治县
专业职称:
副研究员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办公号码:
09715311481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80)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孙雪梅 2024-05-31 19:10:40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是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肥料合理有效的利用及其科学的加工与合理的施用是保证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肥料登记管理”是国家针对肥料生产单位及产品质量效果进行的全方面审核。也是肥料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合法途径,国家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肥料产品但必须执行肥料产品标准及登记管理制度。未经登记的肥料产品不得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 进一步了解掌握肥料产品的相关执行标准及肥料登记管理的相关申报流程、要求,提高肥料产品生产质量,降低市场监管风险,交流学习内容: 1、NY/T525-2021 有机肥料产品标准解读与生产管理; 2、NY884-2012 生物有机肥产品标准解读与生产管理; 3、NY/T798-2015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标准解读与生产管理; 4、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标准解读与生产管理; 5、NY1107-2010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标准解读与生产管理; 6、NY2266-2012 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标准解读与生产管理; 7、NY1428-2010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标准解读与生产管理; 8、NY1106-2010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标准解读与生产管理; 9、NY1429-2010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标准解读与生产管理; 10、有机水溶肥料生产及产品要求; 11、肥料登记证种类与登记申报资料及注意事项; 12、肥料登记申报条件要求及产品配方工艺; 13、肥料登记证年度检测及到期如何续展; 14、肥料化验室常规检测及设备; 15、肥料标识要求及产品包装规范设计; 16、新厂建设、原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选择等相关问题交流。

孙雪梅 2024-05-23 17:54:07
    1. 轮作 概念: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作用:⑴减少土壤中的病菌病虫害数量,降低土壤病害传染几率。⑵减少田间杂草,降低成本⑶避免单一作物其片面消耗,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还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调节土壤肥力。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⑸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 间作、套种 概念: 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种: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种。 作用: ⑴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间、光照、土壤、水分等资源,改善作物通风条件;⑵增加土壤养分;⑶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作物种类,增强市场适应性,提高经济效益;⑷减少病虫害;⑸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⑹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⑺套作还可以缓解农忙时期用工矛盾。 3. 免耕 作用: ⑴增加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群落,改善土质。⑵避免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土壤风化,保持水土,保温保墒。⑶节约人力、燃料、时间等生产成本,利于抢农时。⑷产品品质好,经济效益高。⑸消极作用:增加病虫害。 4. 垄作 概念:在高于地面的土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在气候冷凉、春季易旱、夏季易涝地区采用较普遍。 作用: ⑴土壤:增加土壤厚度,利于作物生长;土壤不易板结(土壤疏松),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⑵光照:垄台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⑶温度:提高地温,增大土地昼夜温差,利于养分积累;⑷灌溉与排水:利于(旱季)顺沟灌溉和(雨季)有利于顺垄排水防涝;⑸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被风吹起的土粒落入邻近垄沟,可减少风蚀,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⑹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 缺点: ⑴固有垄作耕法受农具限制,耕作层浅;⑵固有垄作耕法用原始的木制大犁,作业效率低。在人少地多的条件下,不便于精耕细作。 5. 顺坡垄作 概念:指在坡面上沿坡降的方向起垄耕作。 作用:⑴有利于田间排水;⑵有利于通风采光;⑶便于田间管理;⑷主要缺点不利于灌溉,不利于水土保持。 6. 等高种植 概念:或称横坡耕作,是指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所实施之耕作,表现形式多为梯田,是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保土耕作方法。 作用:⑴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⑵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⑶垄作可以增加表面积,增强光效;⑷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7. 休耕 概念:耕地在可种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作用: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积蓄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以后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条件。 8. 连耕 概念: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也叫连种,连茬。 作用:增大土壤压力,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大病虫害爆发的几率。

孙雪梅 2024-04-18 21:54:17
    关于红蜘蛛想必作为园林养护的人都知道一二,4月份随着温度升高,红蜘蛛又开始肆虐,但因其虫体较小,通常在叶片背面危害,因此平时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但基本上都能看到一些症状,如使受害部位水分减少,表现失绿变白,叶表面呈现密集苍白的小斑点,卷曲发黄,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焦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现象。而今天所要讲的就是对于红蜘蛛该怎样科学用药,更加有效的防治;大多数繁殖速度比较快的害虫,通常抗药性也就越强,红蜘蛛也不例外,这是因为接触到化学剂存活下来的个体,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基因突变将其对化学剂的抗性遗传给下一代,尤其是频繁使用同种药剂或同种作用机理的药剂,抗药性尤为明显;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杀螨剂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杀螨剂的抗性和交叉抗性问题。 螨虫抗性种类1、代谢型抗性:即害螨体内产生减毒、破毒或排毒的防御机制;2、作用位点抗性:即害螨降低体内与杀虫剂结合的作用位点(受体)的亲和力和反应水平;3、行为抗性:即害螨有了对杀虫剂的认知而拒食或逃逸转移;4、渗透抗性:即害螨外表皮产生防御物质减缓药液向其体内的渗透性和渗透速度;5、交叉抗性:是指害螨会对几种具有相似作用机制的杀螨剂产生共同的抗性,如已经对哒螨灵产生了抗性的害螨,那么喷施与哒螨灵相同作用位点的唑螨酯时,也会产生与哒螨灵一样的抗性。 杀螨剂的分类: 杀虫剂主要有四种方式:通过害虫体表渗入(触杀)、害虫取食时随植物组织一起被摄入(胃毒)或吸入(内吸),以及挥发性药液通过气孔被吸入(熏蒸);而杀螨剂主要是触杀和内吸,许多害螨不是通过刺吸植物的维管束而是直接刺破植物细胞吸食细胞中的胶状物质,因此内吸性杀螨剂通常需要对植株进行全覆盖喷施,喷施的重点在叶片背面;而渗透性较好的杀螨剂能够从叶片正面渗透到叶片背面,可不用全株喷施。有些杀螨剂只杀卵而不杀成螨,另一些杀螨剂则杀成螨而不杀卵,因此在虫口密度大时两者需混配到一起施用,确保对卵、幼螨、若螨和成螨都有灭杀活性。 杀螨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1、矿物油:干扰新陈代谢,堵塞气孔,使其窒息死亡(不宜多次使用,容易堵塞植物气孔,影响光合作用;对矿物油敏感的植物不宜使用,容易引起烧叶;超过32℃不宜使用等)2、印楝素:通过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来达到防治效果(无触杀作用,效果慢,需5-7天才能达到防治高峰)3、阿维菌素:干扰神经生理活动,抑制神经传导,成螨、若螨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不杀卵,抗性高)4、炔螨特:停止进食和减少产卵(速度快,虫卵兼杀,不易产生抗药性)5、虫螨腈:作用细胞的线粒体,通过体内多功能氧化酶抑制二磷酸腺苷(ADP) 向三磷酸腺苷(ATP)的转化(不杀卵,渗透性强,容易产生药害,使用时不宜添加助剂)6、联苯肼酯:抑制细胞的线粒体能量传递,害螨接触药剂后3-10小时即开始表现麻痹和过度兴奋,1-2天内停止进食和产卵,3-4天害螨逐渐死亡(对叶螨和锈螨的各个生命形态都有效)7、哒螨灵:抑制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电子传递系统染色体谷氨酸脱氢酶的合成(容易产生抗性,虫卵兼杀,击倒速度快)8、唑螨酯:作用机理同哒螨灵(虫卵兼杀,击倒速度快)9、丁氟螨酯:通过代谢抑制线粒体复合体,使其呼吸受到抑制,最终达到防治效果(易水解,持效期短,触杀效果好,不产生药害,虫卵兼杀)10、腈吡螨酯:通过破坏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琥珀酸脱氢酶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与现有杀螨药剂无交互抗性,速效性差,持效期长)11、乙唑螨腈:抑制琥珀酸脱氢酶,作用于呼吸电子传递链中复合体,破坏能量合成,达到防治作用(卵螨兼杀,起效快,持效期长)12、乙螨唑:抑制几丁质的合成,阻碍螨卵的胚胎形成以及幼螨到成螨的蜕皮过(渗透性好,抗药性强,虫卵兼杀,有较好的耐雨水冲刷性)13、噻螨酮: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使其不能正常进行代谢,防止其繁殖和生长(杀卵、幼螨和若螨高效,不杀成螨,不受温度影响,持效期长,作用速度快)14、四螨嗪:主要抑制胚胎发育(杀卵和若螨,不杀成螨,起效慢,但持效长,渗透性差,喷施时要全覆盖)15、虱螨脲:抑制害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紊乱,抑制幼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虫卵双杀,持效期长)16、螺螨酯:抑制脂肪合成,限制进行能量代谢(杀卵、幼螨和若螨,不杀成螨,起效慢,防雨水冲刷,持效期长)17、螺虫乙酯:抑制脂肪合成,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死亡(双向传导,持效期长,易产生抗药性)

孙雪梅 2023-11-22 14:20:51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南方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为有效防范应对冬季灾害性天气,促进蔬菜稳产保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范应对持续低温寡照天气技术措施   1.选用抗逆品种。 设施蔬菜产区选择耐低温弱光、坐果能力强、抗病的茄果和瓜豆类蔬菜品种。南方露地蔬菜产区优先选择耐低温寡照能力较强的叶菜类、根菜类和喜温果菜类蔬菜。   2.加强保温蓄热。 冬季低温寡照天气来临前,可在设施内加设二道幕、小拱棚等进行多层覆盖,注意农膜与蔬菜之间要保持10厘米以上距离,防止叶片触及农膜而发生冷害。可在蔬菜行间撒施谷壳灰、草木灰、火土灰、麦糠等,或用秸秆、稻草等覆盖在畦面和蔬菜上,减轻低温危害。条件允许可用地热线、电热丝、空气加温线、火炉、热风炉等进行增温。   3.尽量增加光照。 在设施内安装补光灯补光,每日补光4小时。无人工补光的设施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覆盖物,以保证光照时间。温室可在北墙张挂反光膜改善北部光照,并在温度适宜时及时通风,减少棚膜表面水珠,增加温室内光照。   4.加强生产管理。 低温寡照天气下,尽量少浇水追肥。若蔬菜表现缺水萎蔫,应选择在晴天时进行膜下滴灌或膜下浇小水,并随水追肥。可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进行抗冷诱导,并加0.3%复合肥和0.2%氯化钙。   5.合理控湿防病。 北方温室或大棚要及时进行通风,降低空气湿度,通风应在晴天中午进行。南方冬季低温寡照往往伴随高湿,寒潮过后随着温度上升和湿度加大可能加重叶菜灰霉、猝倒、菌核等病害发生,要及时喷施广谱性杀菌剂,摘除病叶、老叶、黄叶,防止病害蔓延。   二、防范应对冰雪灾害天气技术措施   1.维护加固设施。 及时维护加固设施,压牢压实棚膜,检查并修补破损和裂缝棚膜。老旧设施或跨度较大、骨架已变形的设施,应支设立柱支撑加固,防止下雪时棚室坍塌。尽早对增温、补光、除雪等设备和电路进行全面检修,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北方地区强降温来临前,可在温室采光面覆盖保温被,内部增设防寒幕。露地蔬菜在冰雪灾害来袭前,可将塑料薄膜、无纺布或遮阳网等覆盖材料直接覆盖于蔬菜植株之上,天气转好后及时撤去覆盖物,但注意冰雪天气结束当天不宜立即撤去覆盖物,避免冰雪消融引起极端低温伤害蔬菜植株。   2.合理施肥护根。 冰雪灾害来临之前,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3%硝酸钙+1%葡萄糖混合液或0.5%氯化钙+1%葡萄糖(也可用0.01%芸苔素内酯2000—3000倍液或1%白砂糖)混合液,增强植株抗性,促进恢复生长。采用“壅土护根”方法,在畦沟或植株行间撒施适量的农家肥,中耕时将土和农家肥培于蔬菜根旁,既提高地温,又能为蔬菜提供营养,增强植株耐低温能力。   3.及时清沟扫雪。 冰雪期间及时清扫设施顶部及周围的积雪。棚顶积雪无法清除,存在棚室坍塌风险时,要及时破膜保棚。冰雪灾害后,露地蔬菜易出现土壤湿度过大造成沤根,叶片表面也易受冻害。要尽快疏通清理沟渠,加快排水,降低菜田地下水位及土壤和根际湿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要加深沟渠,加挖排水沟,促进排水。   4.适时揭被透光。 天气转晴后适时揭开保温被,应采取三段式揭被法,即从小揭到大揭再到完全揭,以防蔬菜因突然见光导致叶片急性萎蔫,造成损伤。若发现蔬菜萎蔫,可喷施清水或1%的海藻酸溶液。   5.加强病害防控。 冰雪灾害期间,设施要严格控制室内空气湿度,适度放风降湿。宜选用烟剂、微粉剂防治低温高湿病害。灾害过后,蔬菜植株抵抗力弱,易发生病害,特别是叶菜类蔬菜极易发生软腐病、霜霉病等,要及时清除田间死株、病株及受冻植株,喷洒一次多菌灵、百菌清等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杀菌剂,强化病害预防。   6.做好抢收抢播。 灾害来临前,抓紧抢收成熟蔬菜、生长点或心叶受冻及变色的蔬菜,减少损失。严重受冻的菜田,应在天晴时抓紧翻犁,待气温回暖后改种小白菜、春菜、生菜、芥菜、菠菜、茼蒿等速生类蔬菜。

孙雪梅 2023-11-22 14:07:05
    2023年11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将番茄潜叶蛾增补纳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管理。截至2023年10月,番茄潜叶蛾已扩散至19个省市390多个县,其危害面积已达到200多万亩。番茄潜叶蛾呈扩展蔓延态势,严重危害了番茄生产,通常可导致减产20%-30%,重者达50%-100%,也严重威胁了我国的“菜篮子”保供安全。 什么是番茄潜叶蛾?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属鳞翅目、麦蛾科,又名番茄麦蛾、番茄潜麦蛾、南美番茄潜叶蛾,是一种起源于南美洲、对番茄产业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性入侵害虫。自1917年在秘鲁共和国的万卡区首次被发现并记录后,迅速在南美洲各国之间传播扩散,到20世纪60年代,成为南美洲威胁番茄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随后2006年传入欧洲的西班牙,并迅速遍布欧洲各国且传播至亚欧非大陆,成为威胁全球番茄生产的最严重害虫之一。 2017年8月我国新疆伊犁地区首次报道发现该虫的危害,2018年3月在云南临沧也发现该虫,随后在我国广西、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宁夏、河北、内蒙古等省(市)陆续发现番茄潜叶蛾。2022年10月22日,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和国家林草局组织制定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增加番茄潜叶蛾为重点管理的入侵物种。 番茄潜叶蛾的为害特征 番茄潜叶蛾寄主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番茄、茄子、马铃薯、甜椒、烟草、人参果等茄科作物、龙葵、拟刺茄、曼陀罗、光烟草等茄科杂草以及菜豆、菠菜等作物,其中,番茄(包括鲜食番茄和加工番茄)是该虫最喜食寄主。 该虫主要以幼虫阶段进行为害,可为害番茄苗期到成株期的任何生长阶段,幼虫主要潜食叶肉,还可蛀食果实、为害顶芽及嫩梢嫩茎等。 番茄潜叶蛾的雌性成虫喜欢在植株上部刚刚展开的新叶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即潜入叶片组织,初期可形成细小潜道,此时通常隐蔽性极强,不易被发现;3-4龄幼虫食量增加,潜道变宽变大,可形成半透明的不规则的潜道或潜斑,潜道内可见黑色排泄物,此时有转移叶片或转株为害的习性。危害严重时,可导致被害叶片皱缩、干枯、脱落。幼虫蛀食果实时,可导致果实出现小孔洞、畸形,增加病菌侵染风险,或导致果实腐烂,完全失去商品性;潜食果萼、幼果相接处则可直接导致果实脱落。 番茄潜叶蛾爆发成因 番茄潜叶蛾近年在我国大范围传播,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条: 1.番茄潜叶蛾环境适应性强。 番茄潜叶蛾喜欢30℃左右的高温,没有滞育特性,也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有报道称,幼虫、蛹和成虫在0℃时仍可有50%的存活率。我国很多地区地处温带,而且我国温室大棚茄果类蔬菜种植较多,温度适合番茄潜叶蛾的生存繁殖。 2.可能与茄科作物种苗和果品调运过程中携带虫卵有关。 番茄潜叶蛾个体微小,成虫体长6~8mm,初孵幼虫仅0.4~0.6 mm,成虫、幼虫和卵都较小,较难察觉,容易随种苗、果实、运输工具、装货箱等进行隐蔽的远距离传播和扩散。此外,国内外贸易活动频繁,果品调运也容易造成虫卵传播。 3.可能与我国番茄等茄科作物大面积种植有关。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番茄种植国家,大面积的番茄种植使番茄潜叶蛾容易找到寄主植物,有丰富的食物来源,易于繁殖扩散。 番茄潜叶蛾全程防控技术 1、栽培及种苗管理 根据田间初步观察,有些番茄品种对番茄潜叶蛾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性,生产上可因地制宜选用。发生重的区域可选择与非茄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不从番茄潜叶蛾发生区购买或调运番茄种苗。 2、定植后管理 番茄定植后即悬挂番茄潜叶蛾性诱剂、或蓝色粘虫板进行种群监测及诱杀。棚室栽培的番茄田设置40-60目防虫网阻隔成虫迁入为害。田间做好密切监测,零星发生期及时摘除出现潜道的带虫叶片,及时清除田间的枯枝烂叶。 带有性诱芯的蓝板上诱杀到的成虫 3、生长期理化诱控 (1)杀虫灯诱杀:于成虫发生期,露地设置杀虫灯,每5~10亩1盏,距地面1.0~1.2 m,来诱杀成虫;(2)性诱剂诱杀:布设带有性诱剂的三角形粘胶诱捕器,诱捕器底部距地面0.1~0.2 m。棚室栽培的番茄还可采用蓝板、或蓝色水桶式/水盆式诱捕器,直接放于空旷的地面上进行诱杀。 三角形诱捕器诱杀到的成虫 4、生长期药剂防治 叶片上出现幼虫为害造成的潜道时,可选择苏云金杆菌G033A、溴虫氟苯双酰胺、阿维菌素、氯虫·高氯氟、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四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目前番茄潜叶蛾尚无登记用药,使用剂量可参照小菜蛾的的推荐用量。研究发现,入侵我国的番茄潜叶蛾种群中已存在对多种药剂的抗性,其中与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相关的基因也出现了点突变。因此,田间应特别注意要轮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