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皓
2024-11-01 11:18:27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几十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也愈加频繁。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初步发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逐渐趋于暖湿化,且表现出了更高的升温率。气温的升高、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的概率大大提高。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总体上表现出:高强度与高频率、突发性、季节性、周期性、群发性和链生性的特点。而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加剧青藏高原农业的脆弱性,导致作物单产下降。一方面体现在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导致鼠虫草害等自然灾害和干旱发生频率增加。高温不仅增加了作物病虫害的范围和强度,还使得作物灌浆期缩短,农作物抗寒能力减弱。气温升高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促使土壤肥力下降。另一方面,高寒区常见的草产品—干草,在晾晒过程中会受降雨影响,进而导致腐败发霉,无法利用。青贮遭遇极端温差出现冻融,导致渗出液严重,营养流失。
针对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全混合日粮发酵程度低,腐败严重等问题,我们团队挖掘了高寒地区特有微生物资源,广泛收集青藏高原地区的发酵材料,分离、保存了1000多株乳酸菌,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乳酸菌资源库,并从中筛选出抗冻融、耐低温功能乳酸菌十余株,现已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登记、保藏乳酸菌9株,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
这些珍贵的菌株资源不仅填充了我国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微生物资源库,还从中筛选出优质本土乳酸菌资源制成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贮伴侣”-发酵TMR专用添加剂】,打破国外青贮添加剂的垄断,为青藏高原地区优质发酵TMR饲料的生产保驾护航。成功解决了高寒地区青贮发酵程度低的问题,减少腐坏率,延长了货架期。
关皓
2024-11-01 11:17:34
针对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全混合日粮发酵程度低,腐败严重等问题,青藏高原饲草加工团队挖掘了高寒地区特有微生物资源,广泛收集青藏高原地区的发酵材料,分离、保存了1000多株乳酸菌,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乳酸菌资源库,并从中筛选出抗冻融、耐低温功能乳酸菌十余株,现已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登记、保藏乳酸菌9株,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
这些珍贵的菌株资源不仅填充了我国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微生物资源库,还从中筛选出优质本土乳酸菌资源制成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贮伴侣”-发酵TMR专用添加剂】,打破国外青贮添加剂的垄断,为青藏高原地区优质发酵TMR饲料的生产保驾护航。成功解决了高寒地区青贮发酵程度低的问题,减少腐坏率,延长了货架期。
“青贮伴侣”菌粉2022年一年已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门源县、海东市平安区、、西宁市湟中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茂县茂、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用于示范推广燕麦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燕麦/豌豆混合青贮、发酵全混合日粮青贮等不同原料、不同类型青贮产品上万吨,减少因青贮腐坏造成的损失达180余万。发酵TMR技术已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示范生产百余吨,新增产值320余万。
关皓
2024-11-01 11:16:01
发酵TMR(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 FTMR)是采用青贮技术将调制好的饲料进行一段时间的密封贮藏,经过乳酸发酵而调制成的全价发酵饲料。该工艺融合了生产技术与青贮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保持原料的营养价值,而且通过发酵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还可以增加其附加价值。
依托于青海省科技特派员项目,工作站联合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于2024年10月在贵南县制作常规款发酵TMR(以青海甜燕麦为主体)和高蛋白款发酵TMR(以青海甜燕麦混合青建1号豌豆为主体)裹包共计55吨。工作站对发酵第一个月的全价青贮料进行了取样及现场感官评价。经过一个月的发酵,这两款发酵TMR产品味道酸香,颜色亮黄,无腐坏、无渗出液、无酒精发酵。表明,TMR已经发酵成熟,且感官品质可达一级水平。
发酵TMR技术研究前景广阔,进一步研究发酵 TMR 配方技术、添加剂、生产设备、经营方式等对充分发挥发酵TMR生产潜力,促进草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皓
2024-11-01 11:07:51
2024年3月9日-14日,工作站成员关皓博士带领团队在在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实验室进行体外消化试验,试验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了青海省塔秀乡种植的17个饲用燕麦新品种的产气量、营养成分降解率及瘤胃发酵情况等相关指标,以期通过消化利用率等方面筛选适宜在当地种植加工的燕麦品种。
试验所使用的瘤胃液来源于青白江屠宰场,选取6头体重相近的放牧牦牛,将采集的瘤胃液等量过滤到已经预热好的保温桶里,迅速带回实验室-20 ℃冷冻保存。将瘤胃液解冻后用4层纱布过滤,与事先配制好的人工瘤胃缓冲液以1∶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期间不断地通入CO2,保证其处于厌氧环境。准确称量1 g样品放入100 mL注射器中,将取50 mL混合瘤胃液加入到注射器中,密封后置于39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程中分别于2、4、8、12、24、36、48、72 h时,取出注射器快速记录产气量。培养72 h后用0.06 mm的尼龙布过滤残渣,残渣烘干后用于测定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粗蛋白降解率,滤液用于测定瘤胃pH和瘤胃氨态氮含量。
产气量是一个综合反映饲料发酵程度的指标,产气量的高低与饲料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微生物的活性密切相关。瘤胃降解率是评价反刍动物对饲料消化特性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瘤胃中不同组分在整个消化周期内的变化情况可以有效地监测反刍家畜营养代谢过程及营养物质利用状况。瘤胃NH3-N是反映瘤胃氮代谢和饲料蛋白质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合成微生物蛋白的前体物质,其值越高,粗蛋白降解程度越大。瘤胃液pH是反映瘤胃环境稳态情况和发酵特征的重要指标,可综合反映微生物、代谢产物和有机酸产生、吸收及排出的状况。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饲料的体外消化情况,可以更加综合地评估饲料的营养价值。
关皓
2024-11-01 11:02:09
9月8日至9月10日,工作站成员、西南民族大学草地资源学院关皓博士等带领两名研究生深入青海省贵南县塔秀乡开展调研。
团队成员前往青海省贵南县塔秀乡雪域诺央专业合作社燕麦种植基地查看不同品种燕麦田间长势情况,发现青海444和甜燕麦在当地长势良好,团队成员对当地不同品种燕麦进行采样,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等指标测定。以此为依据筛选出其中最适合在高寒地区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为高寒地区的燕麦引种提供科学依据,满足牧区的生产需求。
工作站还与当地牧户进行种草养畜的交流,了解饲草生产情况并实地调研工厂饲草生产与加工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本次调研有效促进本红原饲草产业发展,提高了饲草产业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推动青海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饲草产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