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王光华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8-07-01
籍贯:青海大通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工作单位: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动物疾病预防控制
专业领域:
畜牧兽医
服务县(市、区):
互助县
专业职称:
七级副研究员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办公号码:
0971-5318395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101)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王光华 2024-10-22 15:25:34
    肠道作为动物的主要消化器官,也是机体抵抗外源病原菌的重要屏障,其粘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是动物体充分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保障,和动物机体的健康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密切相关。粘膜层是动物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褶皱、绒毛和微绒毛等很多能够增加肠道表面积、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吸收的特殊结构组成。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等是衡量肠道粘膜正常功能的重要指标:绒毛增高,肠道内皮表面积增大,隐窝变浅,反应了肠道上皮细胞的成熟率上升。因此,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能够反映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和肠道的吸收功能,二者的比值反应了肠道的损耗程度,与动物的生长速度呈正相关。互助001号工作站庞会利博士团队评价了饲喂发酵非常规饲料对SD大鼠肠道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非常规饲料加菌组、不加菌组和豆粕组的绒毛隐窝比值分别为10.36、5.02和3.61,非常规饲料加菌组的比值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 < 0.05),说明经过发酵饲料的饲喂后,SD大鼠的小肠吸收能力更强;而且,非常规饲料加菌组十二指肠形态更完整、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相近。三组饲料对SD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水平的影响如图所示,非常规饲料加菌组中ZO-1和ZO-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加菌组和豆粕日粮日粮组,这可能与加菌组中益生菌和纤维素水平更高有关。ZO-1和ZO-2蛋白对细胞紧密连接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紧密连接蛋白ZO-1能够调控紧密连接的形成,与肠上皮屏障损伤和肠黏膜屏障损伤呈负相关。 图1 SD大鼠十二指肠HE染色切片与绒毛隐窝比率 图2 SD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

王光华 2024-10-22 15:25:34
    发酵饲料中的益生菌,如乳酸菌等,在进入大鼠肠道后能够迅速复活并产生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对肠道微生态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益生菌通过产生乳酸等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这种酸性环境有助于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减少疾病的发生。益生菌还能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进一步巩固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对于机体的消化系统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发酵饲料中的益生菌能够产生多种消化性酶类,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这些酶有助于降解饲料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提高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丙酸和乙酸)不仅能够为肠壁细胞提供能量,还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大鼠的消化吸收能力。益生菌还能促进大鼠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处于高度的“免疫准备状态”,使免疫器官发育加快,T、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从而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这种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减少大鼠对抗生素的依赖,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为了考察发酵非常规饲料对于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互助001号工作站庞会利博士团队评价了饲喂发酵非常规饲料对SD大鼠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Chao指数显示,非常规饲料加菌组的微生物多样性低于不加菌组和豆粕组,三组间Shannon指数差异性不显著。这说明加菌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D大鼠盲肠肠道细菌的丰富度。豆粕组、不加菌组和加菌组各自的OUT数目分别为60、45、36,三组共有的数目为1018,豆粕组和不加菌组的共有OUT最多,为65。这与PCA结果吻合,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非常规饲料中的菌群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加菌组与同样不加菌的豆粕组内菌群关系更接近。主坐标分析反应了处理组之间菌群结构间的差异。非常规饲料加菌组与不加菌组不在同一象限,说明在发酵过程中,加菌组饲料中的细菌菌群发生了变化。另外,三组处理的细菌菌落均在不同象限,明显分离,表明三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大。非常规饲料加菌组中的拟杆菌占比高于其他组,与加菌组大鼠较高的采食量相照应。豆粕组主要标志物种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颤螺菌属(Oscillibacter),不加菌组最显著富集的物种为巴恩斯氏菌属(Barnesiella),加菌组的标志物种为拟杆菌属(Bacteroidal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拟杆菌目(Bacteroidetes),这与微生物群落分析的结果一致。 图1 大鼠盲肠Alpha多样性组间差异图 图2 SD大鼠盲肠微生物差异细菌 发酵非常规饲料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增强肠道健康等多种方式,对大鼠肠道菌群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积极作用使得其在动物营养和健康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王光华 2024-10-22 15:25:34
    免疫相关指标,如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含量变化可能反映肠道炎症水平,进而影响盲肠肠道细菌菌群的平衡。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数量和活性,也可能与盲肠肠道细菌菌群相关。这些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肠道pH值是反映肠道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益生菌在肠道内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能够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这种酸性环境有助于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进而影响肠道细菌菌群的组成。发酵饲料中的益生菌能够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丙酸和乙酸等。这些短链脂肪酸不仅能够为肠壁细胞提供能量,还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并促进肠道健康。同时,它们也参与调节肠道血流和黏膜修复,进一步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因此,各项指标与肠道细菌菌群的平衡密切相关。为了分析饲喂发酵非常规饲料免疫因子等指标与动物肠道的相关性,互助001号工作站庞会利博士团队考察了免疫相关指标与SD大鼠盲肠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联。 SD大鼠盲肠细菌微生物群落中,芽孢杆菌、另枝菌属和拟杆菌属罗姆布茨菌属与生长指标呈正相关,这四个属都属于拟杆菌目,为前研究非常规饲料加菌组的标志物种。拟杆菌属能参与降解食物、分解蛋白质和产生短链脂肪酸,另枝菌属可能对肝纤维化、结肠炎、癌症免疫疗法和心血管等疾病具有保护作用,这也是非常规饲料加菌组大鼠生长指标良好的部分原因。同时,另枝菌属和拟杆菌属罗姆布茨菌属与TNF-α呈负相关,而高水平的TNF-α与许多慢性疾病相关,该结果预示着加菌组大鼠有更低的患病的风险。

王光华 2024-10-22 15:25:34
    作为互助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成员,服务于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和互助县卡阳白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总体生产来看,因养殖场投入了大量的固定资产,生产技术服务需要跟上,生产规模还还需要标准化,需要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进行大量的扶持与指导,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科技特派员,2024年尽个人的能力,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畜牧科技,具体解决了生产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推进了养殖业向标准化方面发展。一是狠抓动物防疫,确保养殖健康安全。动物防疫事关养殖业健康发展、事关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养殖场将防疫作为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八眉猪养殖场以自定的免疫程序开展防疫,白牦牛养殖场于3-4月份和8-9月份指导开展了春秋季疫病免疫,牦牛和育肥牛注射O-亚I双价苗注射,牛出败苗注射,均按说明规定预防注射。同时按体重灌服驱虫药阿维菌素或丙硫咪唑。所需药品和疫苗从乡畜牧兽医站协调解决。同时开展春秋季疫情灭源工作,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灭源,消灭疫源。加强定期免疫与补免相结合,确保免疫密度100%,有效防控了动物疫病,确保了养殖健康发展。二是积极推广标准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年内通过生猪高效养殖、草食畜舍饲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促进肉牛规模养殖科学饲养技术水平,逐步实现规模化健康养殖,提高舍饲、半舍饲养畜的比重,使生猪肉牛繁活率大大提高、饲养周期缩短、肉品质提高。积极与养殖大户合作,开展养殖生产,确保养殖场满负荷运转,做到统一消毒、统一培训、统一饲养、统一免疫,分群饲养。三是大力推广优质牧草调制,推进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积极争取粮改饲项目实施,通过向县农业农村局申请,争取在青贮玉米方面给予补助,开展青贮玉米与青贮燕麦,保证牦牛长期饲喂青饲料,提高饲料报酬率,增加养殖场收入。四是合理规划养殖场建设,提高土地有效利用。本养殖场土地通过流转取得,有效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开展科学养畜,生态养殖,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对养殖场建设与运转进行科学规划,在下一步服务期间,与养殖场负责人多沟通,多交流,在生产中积累经验,科学合理有限的土地,最大化利用土地,增加养殖量,经济效益最大化。五是加大政策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让养殖场懂得政策,了解政策,通过政策合法主动开展生产,自觉投入到“一优两高”战略之中,为社会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畜产品。

王光华 2024-10-22 15:23:19
    仔猪在断奶后易受到应激的影响,往往表现为采食量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受损、生长缓慢等。抗生素常用于仔猪的抗菌治疗,但抗生素会对新生动物的肠道菌群平衡产生负面影响,我国也出台了对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限制性政策,抗生素替代品日益受到关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益生菌能够缓解肠道菌群生态失调,改善肠道炎症、提高免疫和生产性能,含有益生菌的发酵饲料具有替代饲料中抗生素的巨大潜力。 为全面提升绿色养殖水平,进一步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实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互助001号工作站团队成员谈重芳教授带领团队在青海省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开展了益生菌发酵饲料对八眉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工作。在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QP28-1、枯草芽孢杆菌QB-8的发酵饲料的饲喂试验,并采集了仔猪不同时期的84份肠道内容物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QP28-1、枯草芽孢杆菌QB-8发酵饲料可以提高八眉仔猪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得到了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得到了降低,变形菌门包含许多致病菌,变形菌的增加常视为生态失调和疾病风险的潜在诊断特征。乳杆菌(Lactobacillus)、Muribaculaceae、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得到增加,普雷沃氏菌常常参与淀粉降解和葡萄糖代谢,有助于产生肌内脂肪和储存肝糖原,其中可能导致肠道炎症的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及产甲烷菌属(Methanobrevibacte)的相对丰度得到降低。在饲料禁抗的大背景下,在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饲料为青海八眉仔猪的高效健康养殖提供了一定研究基础和思路,进一步助力了青海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养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