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李秀邦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4-11-01
籍贯:青海湟中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
工作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青海农畜产品供应链运营与管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
专业领域: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服务县(市、区):
海东市化隆县
专业职称:
讲师(9级)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民族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办公号码:
0971-8867480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108)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李秀邦 2024-10-28 20:13:27
     10月14日,化隆县003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员来到化隆县扎巴镇伊列穆种养殖合作社,开展秋收及青贮等工作的现场技术服务和指导。 工作站专家们详细询问了合作社的秋收情况,雨季受灾情况以及共同商讨下一步养殖发展计划,并现场指导青贮技术及牛羊冬季饲喂技术,宣传惠农政策,向合作社发放了相关的宣传资料。 合作社今年种植玉米280余亩,共收获2100吨,现已通过袋装、青贮窖的方式进行青贮,并以平均460元/吨的价格售卖给周边养殖户。种植的100亩大豆,共收获3000公斤,今年大豆市场价格偏低,合作社计划将产量的50%作为饲料用于饲喂牛。由于受到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合作社将41头西门塔尔牛售出,计划年底购入牦牛继续开展养殖。

李秀邦 2024-10-28 20:04:07
     9月28日,按照省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方案,结合化隆县科普日宣传活动,化隆县003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化隆县扎巴镇伊列穆种养殖合作社的种养殖生产进行了现场技术服务和指导。 工作站向企业宣传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创新、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详细了解了企业实施“双减”项目的情况。近期遭遇的强降雨天气,对企业种植的小麦和玉米有一些影响损失外,对养殖的牛圈和羊圈生产影响不大,合作社目前正在秋季抢收阶段,尚有饲料玉米和100亩蚕豆未收获。今年小麦和玉米长势良好,产量高,企业计划10月份,进行饲料的收割及青贮。 为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提高经济收益,发挥企业绿色生产的示范带头作用,工作站与县农科局对接,在化隆县伊列穆种养殖合作社设立农田残膜回收点,全面推进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有效防治环境污染,促进化隆县农业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健康发展。

李秀邦 2024-10-28 19:38:00
     根据化隆县科学技术协会印发的《2024年化隆县全国科普日活动实施方案》要求,9月27日,化隆县第3小院工作站工作人员在化隆县巴燕镇人民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主体培训会。巴燕镇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和成员、巴燕镇兽医站所有员工,巴燕镇所辖38个村的村级动物疫病防疫员、部分养殖大户参加了此次培训。 会上,首先由巴燕镇政府领导进行了讲话,然后,小院组长及组员依次开展培训内容,传达了《实施方案》文件的精神、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畜牧业相关知识、科技强国及合作社建设专利申报、包虫病、非洲猪瘟等相关技术、布病防控及检测等相关技术。

李秀邦 2024-10-28 19:25:54
    小院全体人员分别来到化隆伊列穆种养殖合作社、顺发养殖场和隆元种养殖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沟通近期种养殖情况,询问当前的需求及困难有哪些。伊列穆种养殖合作社希望能继续在合作社建立残膜回收点,小院专家将与县农业农村部门沟通了解建立回收点所需的条件和要求。隆元合作社的养殖场圈舍内卫生较差,专家们指导合作社及时清扫家畜粪便,注重卫生、通风,达到养殖防疫条件。后期,小院会继续开展帮扶工作,随时关注每一个合作社的生产、发展动态,随时解决企业所遇到的问题。

李秀邦 2024-10-23 15:57:27
    《实施意见》提出十大重点任务:一是提升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以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扩大加工和销售量。二是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统筹推进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四是构建三级市场网络体系,培育建设一批省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产地预冷集配中心、区域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活畜交易市场、农产品产地初级市场。五是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便捷、畅通、长期、稳定、紧密的农畜产品营销渠道和产销关系,搭建产品展示展销和洽谈对接平台,构建省内外统筹、境内外兼顾、海陆空并举的多渠道销售网络。六是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健全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加快农畜产品批零市场建设,畅通产销衔接渠道。七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八是强化品牌宣传监管保护,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农牧业品牌体系。九是推进农旅融合带动销售,引导农牧民在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中扩大农畜产品销售,获得更多收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十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社会化服务等提供人才保障。 到2025年,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 营体系不断健全,农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加快发展,多元化农畜产品供给体系和“产加销”一体化输出网络基本形成,农牧民增收能力显著增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做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个、企业品牌100个、农畜产品品牌300个以上。累计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150个以上。 认真学习政策文件,更好的服务企业,抓紧做好绿色有机产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