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亭
2024-10-29 14:39:10
针对青藏高原多年生优质牧草品种退化严重,品种资源溃泛,为丰富高寒区域可适应性栽培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品种数量,在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团队指导下,团队老师张正社于2024年7月在青海大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青海省巴卡台农牧场)建立种质资源圃。对481份野生种质材料开展种质资源评价与驯化选育工作。其中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申请披碱草属野生种质214份,早熟禾属种质138份,羊茅属种质78份。共计430份种质材料。从环青海湖区域共收集碱草属野生种质45份,早熟禾属种质2份。共计47份种质材料。航天搭载红花岩黄芪和纤细早熟禾种质各1份,对照为野生红花岩黄芪和纤细早熟禾种质各1份。共计4份种质材料。通过研究观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以及系列适应性、抗逆性和营养价值指标,为进一步新品种登记,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刘文亭
2024-10-29 14:36:37
2024年8月6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郭正刚教授和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郭彦军教授赴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参观指导。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站长董全民研究员,工作站成员曹铨助理研究员及在站研究生陪同参观。
郭正刚教授和郭彦军教授一行首先到达基地参观了实验楼、住宿楼及食堂,董全民研究员向两位专家详细介绍了工作站建设历程、建设目标、当前开展的主要研究及服务地方经济相关工作。两位专家了解了基地实验仪器配备及运转、学生培养及对外开放情况等,并于基地研究生交流沟通。随后,郭正刚教授一行到达基地的“高寒适生牧草引种栽培与创新应用试验平台”,曹铨助理研究员及研究生们向两位专家介绍了平台牧草种植及试验布设情况。
郭正刚教授一行对工作站定位、建设成效、研究工作等给与了充分肯定。同时建议依托基地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学术团队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国内外学术力量,为青海省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舔砖加瓦。
刘文亭
2024-10-29 14:35:22
为将共和县001号工作站打造成适合农牧、生态等学科本科生教学实习、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孵化基地,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及其孵化平台,为把工作站打造为青藏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引领示范区提供示范样板,工作站依托青海大学两级财政项目购置了智能石墨消解仪、双环入渗仪、土壤养分速测仪、研磨仪、全光谱植物分析仪、自动洗根机、小型蒸渗仪、棵间蒸发系统、土壤墒情观测系统、超纯水机等多套仪器设备。
2024年7月20日—7月30日期间,在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董全民研究员统筹安排下,曹铨助理研究员及俞旸副研究员全程跟踪监督,完成了土壤墒情观测系统及蒸渗仪安装工作。蒸渗仪群包含了6台蒸渗仪和7个棵间土壤蒸发系统,将用来观测田间蒸散量,土壤墒情观测系统可以分层测定土壤的含水量、温度及含盐量,两套设备可为探究青藏高原牧草耗水规律、优化牧草栽培模式提供长期定位观测数据。
刘文亭
2024-10-29 14:33:37
2024年7月22-23日,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段元文研究员带领其团队孙旭东副研究员赴工作站开展服务工作。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曹铨助理研究员、青海大学张正社助理研究员全程陪同开展服务工作。
段元文研究员团队在巴卡台种植了选育的垂穗披碱草和草地早熟禾的新种质资源,同时种植了两种牧草的野生种质资源。待小苗长大后比较新种质资源与野生资源的性状差异,包括生物量、分蘖数、饲用成分等性状。
刘文亭
2024-10-29 14:32:31
2024年7月11日,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23级卓越草原师1班37名本科生,在任课老师李长斌副教授带领下,在青海大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完成《植物学》课程实习。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站长董全民研究员,工作站成员张春平副研究员、俞旸副研究员、曹铨助理研究员、青海大学张正社助理研究员全程协助教学实践。
全体学生首先到达基地天然草地,开展高寒草地植物学教学,在李长斌副教授讲解下,加强了对天然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认知,完成了实习记录和标本采集内容。之后前往基地,由张正社助理研究员讲解基地建设历程、建设目标、主要研究工作,随后师生前往实验楼参观学习了青海大学农科科研成果展板及实验室仪器。
参观结束后,全体师生前往基地“高寒适生牧草引种栽培与创新应用试验平台”,张正社助理研究员和曹铨助理研究员分别讲解平台种植的高品质牧草品种及开展的相关试验,加深了学生对草业科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