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花
2022-08-26 23:26:54
打电话通知养殖场,当前已进入汛期关键时期,为有效做好汛期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炭疽、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要求养殖场:一、提认识。密切关注汛情预警信息,修缮加固栏舍,疏通排水管渠,提前做好防范。二、早报告。持续做好通风、巡查等日常防控措施,发现异常,立即报告。三、重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皮肤如有伤口,及时用药消毒。
四、严制度。严禁外来人员、车辆进入饲养区。五、勤消毒。做好场区环境卫生和消毒,及时清除垃圾、污物。六、强补免。做好动物基础免疫,特别是新生和补栏畜禽的疫苗补免。
七、慎外购。外购动物要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落地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隔离观察无异常后方可混群。八、除隐患。积极灭蝇灭鼠,并采取措施杜绝野鸟进入畜(禽)舍和饲料加工间,消除疫情隐患。九、避风险。不在炭疽老疫点(区)、炭疽畜坟周边及江河流域、地势低洼地带等炭疽芽孢污染高风险区域放牧。十、无害化。对不明原因死亡动物及因灾死亡动物,严格按照“五不一处理”原则(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不随意丢弃,无害化处理)处置。
李智花
2022-08-26 23:26:08
自繁自育养猪技术要点:
虽然同样是自繁自养,但小型养殖户和规模化猪场相比,在以下五个生产环节需要格外警惕:
一、消毒。采取自繁自养模式的养殖户,因为圈舍内长期有猪,很难做到全面消毒。对消毒水的要求是一定能带猪消毒的产品,而带猪消毒的产品通常又不能完全消杀细菌和病毒,一旦发生疫情在所难逃。
二、换料。不同厂家和品牌的一吨饲料价格有时相差几百甚至上千块,散养户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便宜的饲料。一旦感觉效果不好,很快就换其他厂家的,这样绝对影响出栏时间,饲养成本也不一定能省下来。大品牌和小品牌的根本区别在于,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交叉感染。散养户通常一栋猪舍里同时养着母猪和育肥猪,或者保育猪和育肥猪,产房和保育房往往并归一处。一旦有疾病发生,能不感染其他阶段的猪吗?规模化猪场有这样的情况吗?没有!养母猪的地方就是养母猪的,育肥是育肥,保育是保育,产房是产房。
四、养殖技术。 真正的养猪“达人”,既要有经验,还要有技术。尤其是母猪的饲养,没有技术,就会麻烦不断,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点也不为过。
五、品种。 如果买到手的种猪不是真正的二元母猪,而是五元、六元母猪,产下的后代能好吗?还是建议到正规的种猪场购买合格的种猪进行繁育。
李智花
2022-08-26 23:26:02
动物疫苗使用时的六个注意事项: 一、充分做好免疫前的准备工作;二、做好免疫人员的防护;三、保护免疫动物的安全;四、疫苗免疫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五、免疫前观察动物健康;六、疫苗注射时,要认真做好登记工作。
正确保存及使用畜禽接种疫苗方法
疫苗在使用中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这次免疫失败,主要表现在疫苗稀释不当,免疫操作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合理,使用注射器消毒灭菌没彻底等。
1、疫苗稀释不当:每一种疫苗都有它的专用稀释液配制,所以不能使用普通的饮用水或矿泉水来代替,在稀释疫苗前使用的注射器,必须严格清除残留的药液,经过煮沸消毒并待冷却后方可使用,否则温度高会使稀释的疫苗降低免疫效果,如气温在15度以上,疫苗应在3小时内用完:气温在15度以下疫苗应在6小时内用完。
2、操作不当:在注射疫苗时,注射器的定量控制器失灵会使在注射时疫苗剂量或多或少、多了容易出现应急反应、少了达不到有效保护,注射部位不准确、针头的长短、粗细,这些容易产生脓包,在拔出针尖后疫苗会从针孔溢出,甚至有时候连注射部位不初底,在没有保定好的情况下打“飞针”,这样既达不到深部肌肉注射,又达不到免疫效果,进入夏秋季节疫病呈地区爆发流行,则发病率增多,死亡率增高,带来经济损失严重,
3、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时间与接种疫苗的种类安排不恰当,会在同种疫苗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例如口跨疫、猪瘟、蓝耳病、禽流感等。一般疫苗注射后在7-15天才能产生免疫效应,间隔10天以后可以接种另外一种疫苗效果比较好,所以同时注射两种活疫苗它的免疫效果则会降低,我们在日后免疫时尽量使用单苗注射或使用活疫苗和灭活苗一起注射,还有在使用活疫苗前后7天内不能使用抗菌药物,也不能施喂含有抗菌素、磺胺类药物。
4、注射器消毒灭菌不彻底:将注射器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金属注射器前要清理器内的残留物,拧松调节螺丝,抽出活塞,取出玻璃管;玻璃注射器,将针管与针芯分开,用纱布裹好放入冷水中煮沸,以免玻璃管爆裂,煮沸消毒时,水后保持15-30分钟,待完全冷却后进行调试好后方可使用,
5、环境及应急因素:当环境中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存在时,使用任何一种疫苗都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一般疫苗注射后在7-14天能够获得良好的抗体,22天后能达到高峰,当圈舍内环境条件差,定期消毒不彻底时会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则影响免疫质量,还有当饲养密度过高,圈舍内温度不稳定、湿度忽高忽低、通风不畅、周围噪音严重使动物经常突然惊吓,
李智花
2022-08-26 23:25:54
小型养猪场户如何控制猪内环境
小型养猪场户如何控制猪舍环境,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至关重要的是栏舍内的温度,温度过低过高都影响猪的饲料的消耗和增重。猪的饲养适宜温度范围,取决于猪的品种、年龄、生理阶段、饲养条件等多种因素。如初生仔猪一周内温度应控制在32℃-35℃,以后每周降低2℃,保育猪舍温度控制在22℃- 27℃,肥育猪舍温度保持在17℃-20℃、产房的温度不能超过25℃。
第二是栏舍的湿度,湿度大,猪的抗病力减弱,有利于病源微生物的繁殖生长,猪只易患疥癣、湿疹和呼吸道疾病。当相对湿度由45%增高到95%时,猪的日增重下降6%-8%。在气温11℃-23℃,相对湿度50%-80%时,对猪的育肥效果最好。
第三是栏舍的有害气体,栏舍内有害气体超标的危害与肠道的消化密切相关,我们经常会为猪舍里的异味和有害气体而困扰,尤其在冬季密闭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猪舍的有害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等不但气味难闻,更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猪眼睛、呼吸道粘膜都有很强的腐蚀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的提高,但由于冬季气温低,通风措施就被广大养殖户给忽略了,但我们必须做好适当的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不刺鼻眼以免刺激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炎症,降低猪只抵抗力。通风换气应安排在猪吃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平时定时开关抽风机换气。
第四是圈养密度,提高饲养密度,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降低养猪成本。而降低密度,保证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空间,可以减少饲料的摄取量,并可减少因空间狭小而引发的恶癖,如随处排粪尿、咬尾等问题。因此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同批断奶的仔猪年龄差异不要超过一周,最好是一窝一栏,以免减少不同免疫状态的仔猪之间的相互传染,饲养到20-25千克左右转群时地板式密度按0.5平方米/头,条状式地面按0.3 平方米/头。肥育舍每群不宜过大,宜15-20头/栏,根据气候,圈舍条件,密度宜为中猪0.8平方米/头,大猪0.8-1.2平方米/头。
在养殖过程中时刻关注养殖动态,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李智花
2022-08-26 2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