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俊
2024-10-22 15:25:34
2024年8月20日,互助县001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和乡村振兴宣讲服务团成员到互助县东和乡、东沟乡开展2024年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督帮工作,就项目实施工作现场查看,提出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出谋划策,从而确保项目按期顺利完成。
赵建俊
2024-10-22 15:25:34
9月10日,省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协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关专家,到青海省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实地调研互助八眉猪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详细了解了八眉猪的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各项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生产环节中绿色饲料和投入品使用、屠宰销售情况。专家组认为八眉猪生产环境良好,养殖基地处在田野之中,空气新鲜,远离传染源,减少了疾病发生,购置了绿色饲料饲喂、委托有宰杀资质的企业进行单独加工处理,具备绿色食品的生产条件。
互助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进驻青海省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以来,积极协助互助八眉猪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科技特派员深入育繁场,指导八眉猪规范质量管控措施和生产记录档案,帮助育繁场熟悉认证标准和流程,推动了八眉猪绿色食品的认证。
绿色食品作为优质的畜产品品牌,对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畜产品提质增效起着重要作用,下一步,工作站将继续围绕绿色食品认证相关工作,持续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指导企业完善认证材料、规章制度、质量控制管理手册等,提升八眉猪产品的质量优势、产业特色和品牌力量,助力八眉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输出地奠定良好基础。
赵建俊
2024-10-22 15:25:34
2024年8月29日,互助县001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到互助县五峰镇开展到户产业入户工作,就到户养殖产业(八眉猪)发展情况进行现场查看,与农户现场交流,指导农户通过特色养殖产业增加家庭收入,保证监测户家庭收入稳定增长。
赵建俊
2024-10-22 15:25:34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如油菜秸秆、酒糟和马铃薯渣等,这些资源具有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巨大潜力。同时,互助八眉猪作为地方特色品种,其原种育繁场对饲料的需求量大,且对饲料质量有较高要求。油菜秸秆富含纤维素,但营养价值相对较低,需通过发酵提高其可利用性。酒糟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但水分含量高,易发霉变质,需妥善保存并处理。马铃薯渣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少量蛋白质,但也可能含有较高的水分和有害物质(如龙葵素),需进行适当处理。
互助001号工作站团队成员庞会利博士带领团队收集新鲜、无污染的油菜秸秆、酒糟和马铃薯渣进行粉碎、脱水等预处理,选择适合青海省气候条件和原料特性的微生物菌种,先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的发酵试验,调整菌种比例和发酵条件,记录发酵过程中的数据。通过前期发酵条件优化——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等条件下,微生物对原料的发酵效果,确定最佳发酵参数。定期检测发酵过程中饲料的营养成分变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氨基酸等,在互助县001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进行放大试验,验证实验室条件下的发酵效果是否稳定。根据放大试验结果,调整生产工艺,进行50 kg大规模模拟生产发酵。
试验结果表明:50 kg扩大规模发酵体系中,发酵88 h及随后有氧暴露3天和7天对不同处理组和发酵时间对饲料pH值和有机酸的影响。发酵88 h后,加菌组的pH值显著低于原材料和不加菌组,达到3.96(p < 0.05),与小规模发酵中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在有氧暴露期间,两组的pH值呈上升趋势,这可能因为好氧微生物分解了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蛋白质,过程中产生氨(NH₃),同时消耗了饲料中的有机酸导致的。发酵88 h后,非常规饲料加菌组中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不加菌组(p < 0.05)。有氧暴露期间,两组乳酸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与这两组pH值相验证。
赵建俊
2024-10-22 15:25:34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农作物废弃物资源,这些资源在转化为非常规饲料原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满足互助八眉猪这一地方特色品种的饲料需求上。丰富的农作物废弃物资源为互助八眉猪等地方特色品种的饲料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合理的处理方式和饲料配方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满足互助八眉猪等动物的生长和繁殖需求。
油菜秸秆是油菜收获后的主要废弃物,富含纤维素,营养价值相对较低,但可通过发酵等技术提高其可利用性,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降解油菜秸秆中的纤维素,提高其消化率和营养价值。酒糟是酿酒过程中的副产品,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水分含量高,易发霉变质,利用乳酸菌等微生物进行发酵,可以进一步提高酒糟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将酒糟与其他饲料原料混合,制成营养均衡的饲料。马铃薯渣是马铃薯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少量蛋白质,可能含有较高的水分和有害物质(如龙葵素),利用微生物发酵,可以提高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同时降低有害物质含量。
互助001号工作站团队成员庞会利博士团队在前期实验室300 g小规模发酵非常规饲料——油菜秸秆、酒糟和马铃薯渣的基础上,进行50 kg大规模模拟生产发酵。研究发现:发酵88 h后,非常规饲料加菌组中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皆低于原料(0 h)和不加菌组,加菌组中ADF在有氧暴露过程中呈现递增趋势,NDF的含量则先增加后降低。这可能因为酸性洗涤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和木质素,而中性洗涤纤维则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有氧暴露过程中,木质素相对于其他纤维成分更难被微生物分解。而随着有氧暴露过程中易于分解的成分(如半纤维素和某些纤维素)被消耗,相对更难分解的木质素占比增加,导致ADF含量相对增高。
而NDF含量在有氧暴露过程中先增加后降低可能反映了不同成分的纤维分解速率差异。在发酵初期,由于半纤维素相对容易被微生物分解,NDF中半纤维素的快速分解导致其含量相对减少。然而,随着发酵进程,更多的纤维素开始被分解,而木质素的分解速率相对较慢,导致NDF含量的总体降低。而NDF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有氧暴露初期,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部分分解速率低于半纤维素的消耗速率,使得总体NDF含量暂时上升。随着纤维素分解速度的加快和木质素占比的相对增加,88-7天的NDF含量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