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伊发春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7-11-01
籍贯:青海省湟源县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共和县
工作单位:
海南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草业和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服务
专业领域:
草原
服务县(市、区):
共和县
专业职称:
高级畜牧(草原)师
服务单位名称:
海南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办公号码:
0974594371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37)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伊发春 2024-10-29 14:48:20
    2024年9月14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厅长陈永祥、农村科技处副处长赵长建一行赴青海大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调研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高寒适生牧草引种栽培与创新应用试验研究平台相关工作,听取董全民研究员关于基地建设历程、建设目标、科研工作成效、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的汇报。陈永祥厅长在详细询问了基地与巴卡台农牧场合作模式、基地运行管理模式、落地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后,高度认可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肯定了基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技示范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求基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形成合力,加强研究生及农牧业人才骨干培养,充分发挥基地资源优势,持续长期为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做好科技支撑与示范样板。

伊发春 2024-10-29 14:44:00
    2024年9月10日,科技部人才司副司长赵慧君、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援青办主任副厅长赵文、海南藏族自治州州政府副秘书长兼科技局局长谢康勇等一行7人莅临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调研。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董全民研究员及团队张正社助理研究员及主驻站硕博研究生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调研组一行调研了工作站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高寒适生牧草引种栽培与创新应用试验研究平台构建等工作。调研组一行对目前试验基地的定位、建设以及在基地开展的研究工作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认可,希望今后依托试验基地,充分发挥基地优势,依据青海大学学科建设发展需求,精准定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地制度体系,培育多边交流机制,在培养高质量人才探索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伊发春 2024-10-29 14:42:39
    2024年8月29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常来红一行5人莅临青海大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调研。共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沈建云、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董全民研究员及工作站成员伊发春、俞旸和曹铨陪同调研。调研组首先参观了基地实验楼及相关仪器设备,随后到养殖场就青海大学与巴卡台农牧场合作开展藏羊提纯复壮、藏羊高效养殖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实地查看。常来红副处长肯定了青海大学在藏羊高效养殖方面的初步成效,建议巴卡台农牧场有限公司要继续加强与青海大学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藏羊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双方要积极争取青海省农业农村厅、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海南州及共和县的支持,完善畜棚圈舍等科研设施改造,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并以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持。 随后,工作站成员一行前往青海大学高寒适生牧草引种栽培与创新应用试验研究平台查看了牧草的长势情况。

伊发春 2024-10-29 14:40:16
    在2024年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的支持下,由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董全民研究员统筹规划,在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试验基地进行了不同恢复方式对环湖地区生物结皮与土壤生态影响的相关试验小区布置与取样。 本研究通过对高寒荒漠生态系统中进行的不同人工栽植灌丛长期演替下,对不同灌丛群落中的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的生长状态、分布特征以及其对水分、土壤粒度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等进行研究,旨在揭示灌丛—生物土壤结皮—土壤—微生物四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对高寒荒漠防治恢复作用的内在关系以及对高寒荒漠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调控机制,研究内容如下:1)不同恢复方式下BSCs对风向及坡度方向的分布特征以及生长状态的研究;2)不同恢复方式下BSCs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改变及蒸发作用的削弱的研究;3)不同恢复方式下BSCs对土壤粒度特征及理化性质的影响;4)不同恢复方式下BSCs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5)通过计算不同恢复方式、原生荒漠化草地以及裸沙地(流动沙丘)下BSCs对土壤养分恢复指数(Soil nutrition recovery index,NRI)、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以及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EMF),对其恢复效果做出评价;6)通过mantel检验研究不同恢复方式下BSCs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影响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再构建复合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不同恢复方式、原生荒漠化草地以及裸沙地中植被—BSCs—土壤—微生物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以及路径。

伊发春 2024-10-29 14:39:10
    针对青藏高原多年生优质牧草品种退化严重,品种资源溃泛,为丰富高寒区域可适应性栽培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品种数量,在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团队指导下,团队老师张正社于2024年7月在青海大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青海省巴卡台农牧场)建立种质资源圃。对481份野生种质材料开展种质资源评价与驯化选育工作。其中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申请披碱草属野生种质214份,早熟禾属种质138份,羊茅属种质78份。共计430份种质材料。从环青海湖区域共收集碱草属野生种质45份,早熟禾属种质2份。共计47份种质材料。航天搭载红花岩黄芪和纤细早熟禾种质各1份,对照为野生红花岩黄芪和纤细早熟禾种质各1份。共计4份种质材料。通过研究观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以及系列适应性、抗逆性和营养价值指标,为进一步新品种登记,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