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杨国柱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3-12-01
籍贯:山东 政治面貌:无党派人士
指派县:
同德县
工作单位:
青海大学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农业推广,饲草种植管理
专业领域:
草业科学
服务县(市、区):
海南州同德县
专业职称:
三级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大学
办公号码:
09715318715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168)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杨国柱 2022-10-31 20:55:50
    开展讲座

杨国柱 2022-10-31 20:54:23
    开展人畜共患病“包虫病”知识讲座,聘请权威专家授课,组织贫困户和党员干部参加培训,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包病发病。

杨国柱 2022-10-31 20:46:37
    杜泊羊属于肉质比较鲜美的一种羊,目前在国内非常受欢迎,而且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养殖。饲养杜泊羊需要了解一定的管理技术,这样才能够养殖出更加肥壮的杜泊羊。饲养杜泊羊要及时增加营养,对于配种期的公羊来说要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干草,一般每日混合精料在三斤左右,配上适量的青干草,如果每天采精次数比较多,需要多补充一两个鸡蛋。要加强的杜泊羊放牧和运动,在补充饲料的同时通过运动可以增强杜泊羊的体质。杜泊羊全年发情不受季节的限制,羊场一年四季都可以按照计划生产肥羔,因为都是杜泊羊多胎高产,发情期的母羊受孕的几率比较高。饲养杜泊羊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快,所以具有明显的经济特点。 杜泊羊的胴体和脂肪量分布均匀,达到优秀羊的标准,而且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可以在全国各地进行饲养。不管是粗放饲养,还是圈养表现极佳。杜泊羊及时在较差的条件下也可以正常生活,如果条件比较差母羊分娩之后也可以带好一头质量较好的羊羔。 杜泊羊是从国外引进的,以产肉率高、生长快著名,而且繁殖能力强,另外还可以将杜泊羊与纯种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这样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杨国柱 2022-10-22 14:36: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落实科学应对措施。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本工作站站长兼技术负责人杨国柱教授的积极协调并主动组织本工作站科技特派员专家深入田间做好秋季田间管理工作,指导农牧民熟练掌握秋季田间管理的各项技术要点以全面提升农牧民对田间科学管理的认识,也为进一步推动在三江源地区核心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有机农畜产品輸出地;加快高寒草地畜牧业的融合与循环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和可靠的生物材料抓手。 抗旱节水保墒是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水分是制约作物生产的关键因素。解决水分供应问题是作物生产的核心。一般会在秋季进行田间伏深耕或深松耕,耕深18~20厘米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深耕25~28厘米。耙耱是在土壤表面进行的一种整地技术,耙耱的主要作用是使土块碎散,地面平整,造成耕作层上虚下实,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以利保墒和出苗。耙耱主要是在秋季和春季进行,耙耱深度以3~5厘米为宜。 机械田间翻耕 机械田间耙耱 秋季青大1号紫花苜蓿和青育1号红豆草陆续开镰收割,一捆捆绑成型,排列整齐的苜蓿草包成为田间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亩苜蓿平均可产草50捆,每捆草20元,亩收入1000元左右。这也是本工作站立足实际大力推广高原种植青大1号紫花苜蓿和青育1号红豆草的生动实践。 排列整齐的草捆 青大1号紫花苜蓿草捆 青育1号红豆草草捆 本工作站秋季田间管护、收割工作顺利结束,下一步,本工作站将通过实际成效推动进一步发展规模种植,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实现青大四系(青大苜蓿系列、青育红豆草系列、青创沙打旺和青选三叶草系列)豆科牧草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种、收、贮、用能力,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稳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杨国柱 2022-10-08 19:15:14
    “三个最大”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省定位的省情,也是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推进“四地建设”的根本遵循和指导思想,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已势在必行。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发展的錾新理念,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引领。创新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龙头和核心,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与服务是基础和支撑。对于基层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来讲,身体力行地积极主动申报科研项目,勇于承担科研任务将科研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就是对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最好最直接的践行。对于“三农”科技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把科研成果推广到广大的农牧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就是对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作为和创新。根据青海省科技厅有关文件和青海省海南州科学技术局(南科(2022)6号文)要求,在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本工作站站长兼技术负责人杨国柱教授的积极协调和主动部署下,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壹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简称本工作站)全体专家积极行动主动出击:申报省、州级各类科研项目,首先按程序要求于2022年上半年度,注册并登陆了项目申报工作系统网站平台,其中申报海南州科技局发布的科技特派员专项5个,申报科技惠民计划项目3个,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专项1个,最后通过专家评审并立项项目3个(详见表1)。 2022年下半年度,根据海南州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2023年度州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南科(2022)16号文件精神要求,在本工作站站长和技术负责人杨国柱教授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结合本工作站各位专家的学科特点和优势,主动出击积极申报了2023年度州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其中申报海南州科技特派员专项3个,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个,截止目前为止,三项科技特派员专项申报项目,已经顺利通过网站平台的形式审查(详见表2)。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工作站的科技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增强科研潜力并更好地落实青海省打造三江源区生态文明高地战略和推进我省绿色有机农牧产品輸出地的“四地”建设的实施,更好更快地服务于三江源区生态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本工作站集中主要技术力量重点申报了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 个,并顺利通过了由青海省林草局主持的相关专家的严格评审和答辩,成功地入选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入选后备项目储备库”(详见表3)。本工作站并对青海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青海大学谢占玲教授申报的青海省林草局的项目提供了科研成果(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成果库号分别为:19150918、19150871)无偿支撑,也成功入选项目储备库。 以上项目的积极申报争取和成功落地,对今后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入和扎实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实力储备和项目实施的基础,对于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我省三江源地区生态草原畜牧业,改善和恢复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筑牢三江源地区的“中华水塔”的生态屏障,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生态立省”建设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是进一步落实习主席关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最大”指示精神和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后的升级版“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践行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