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
特派员咨询
农业企业资源库
知识成果共享库
特派员商城管理后台
认种认养平台管理后台
平台统计
政治面貌统计
性别统计
领域统计
职称统计
工作站分布
特派员分布
工作站工作动态统计
特派员工作日志统计
在线服务统计
平台资源统计
平台使用量统计
平台查询
特派员
工作站
下载中心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徐庭亮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90-12-01
籍贯:河北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湟中区
所属工作站:
青海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青海诺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西宁春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城中区分公司
工作单位:
青海大学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协助服务点开展资源调查与收集、评价与开发等技术服务
专业领域:
园艺
服务县(市、区):
湟中区
专业职称:
中级(十级)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大学
办公号码:
15624954180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130)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徐庭亮
2022-10-24 16:01:33
青海千紫源农业科技博览园山野菜蒲公英作为其产业升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湟中区园区周边开展了大量的栽培示范,临近秋季,由于气温的变化,园区出现多点散发的病害,针对园区产业发展的需求,为精准确定病害的类型,工作站成员徐庭亮博士和祁鹤兴博士驱车前往,与王晓鹏对接,开展了蒲公英试验栽培区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期间祁鹤兴博士针对性的采集样本,系统的了解了病害发生的规律,并表示后期将在实验室集中开展病原的分离和盛放技术的研发,助力园区产业升级。
徐庭亮
2022-10-24 15:56:54
青海千紫源农业科技博览园以其农业科技博览园的种类丰富,极具趣味性和科普性而著称,其中栽培的园艺作物均为园区自主的栽培所得。而在温室栽培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由于区别于露天环境的差异环境因子,因此,对于温室内多种作物的共同栽培具有更大的风险,比如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不同等问题。因此针对园区的相关需求,工作站成员徐庭亮博士和祁鹤兴博士驱车前往实地调研,与园区负责人王晓鹏开展了系统的探讨,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徐庭亮
2022-10-24 15:50:10
太空南瓜作为青海千紫源农业科技博览园的明星物种,深受游客的喜爱,极具科普性和趣味性,充分展现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园区在经过多年的栽培,计划对太空南瓜在西宁地区的栽培技术体系开展系统性的探讨。 在了解园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后,工作站徐庭亮博士与祁鹤兴博士与2022年8月25日驱车前往,与园区负责人王晓鹏对接,针对太空南瓜在温室栽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害惊醒了湿地的调研和探讨。 南瓜属植物多为喜强光照植物,而在温室栽培中常因栽培环境导致的通风不畅和弱光照等情况,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 经调查:园区太空南瓜栽培中由于园区环境的因素,出现了白粉病和红蜘蛛的侵扰,祁博士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关生物防治的指导。
徐庭亮
2022-10-24 15:23:55
青海千紫源农业科技博览园致力于工业科技的示范和推广,重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助力去与乡村振兴的建设。针对太空南瓜的栽培,园区已经展开了近三年的栽培研究,为进一步将太空南瓜的栽培这一集科普、教育、观赏等多潜力的园艺作物的栽培体系细化,特别是针对西宁地区这一明显区别于其他省份的区域,提升种植作物的丰富性,特别是提升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的趣味性、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角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作站一行人在切实了解千紫源的需求后,在前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集合众人,于2022年8月28日,前往园区进行调研,并开展了针对性的指导,为园区西宁市太空南瓜栽培体系的建立献计献策。 徐庭亮博士针对博览园中太空南瓜种植过程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千紫源太空南瓜种植的经验,提出,可以考虑以土壤肥力、施肥周期性和光照强度开展西宁地区太空南瓜栽培体系建立的切入地,并积极探讨西宁地区温室太空南瓜栽培的绿色栽培体系。 李宗仁站长表示:在青海开展极具趣味性、科普性和观赏性的农业栽培形式,对于青海省的乡村振兴,对于青海省相对落后区域的三产融合,特别是针对这些区域的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团队将竭尽所能,各尽其才,针对性全方位的解决园区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力园区的产业升级,助推园区在区域范围内的引领作用。
徐庭亮
2022-10-24 15:06:27
针对工作站山野菜蒲公英栽培,特别是秋季采收期病害广泛发生的栽培问题,工作站一行人于2022年8月27日下午前往青海千紫源农业科技博览园开展实地调研,了解病害发生时期,病害流行规律。 李宗仁教授指出要从实地调研出发,结合实验室检测,开展病原鉴定,提出病害防治的有效思路,并特别强调要重视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与提出。团队中主要从事品种开发的徐庭亮博士对园区主栽品种的品种来源、种植日志进行了咨询和了解。祁鹤兴博士主要从事病原鉴定和深谷防治技术研发,其重点关注了蒲公英叶部病斑性状、大小与特性,并对共生植物是否存在相同病害进行了调查,并针对性的采集病斑样品,她说:欧供应作为广泛分布的药食同源植物,其抗性及适应性在理论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在人工栽培种出现的这种病害大面积发生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区别于野生状态下的水肥管理、种植密度以及伴生物钟的情况所导致的,因此要想在人工栽培山野菜蒲公英过程中避免非正常病害的传播,要重视栽培管理措施,尽可能避免为病原的滋生和病害的流行提供空间,祁博士表示,后期将持续关注病害的流行性学相关的动态,并将在实验室看展病原菌分离和盛放策略的研究,一起为青海千紫源农业科技博览园山野菜人工种植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工作站魏廷珍表示,针对栽培环境,通过对园区不同地块蒲公英病害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明确暗示了人工栽培条件下的高密度栽培和多水肥供应可能是诱发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经讨论,团队所有成员均表示,病害的广泛发生的解决对于青海千紫源农业科技博览园的山野菜产业的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作站成员均表示,将竭尽全力,为园区山野菜蒲公英的高产开发和绿色栽培献计献策。助力乡村振兴,为青海千紫源农业科技博览园在湟中区的带领作用的辐射贡献自己的力量。
«
1
2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