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杨国柱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3-12-01
籍贯:山东 政治面貌:无党派人士
指派县:
同德县
工作单位:
青海大学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农业推广,饲草种植管理
专业领域:
草业科学
服务县(市、区):
海南州同德县
专业职称:
三级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大学
办公号码:
09715318715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168)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杨国柱 2022-10-31 23:07:56
    一是我国民生保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包括我们从事的草牧行业。我们草都要以草、草牧业为出发点,带动牧民增收致富,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我们要做好这项工作,为民生保障做出贡献。 二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公司经营理念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相统一,所以我们要深入抓好草牧业的发展工作,让农牧民生活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丽。 三是统筹好全球草业资源,解决我国牧草紧缺问题。我国是一个14亿人的草牧产品消费大国,但我们的草牧业资源极其匮乏,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尽快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全球的资源,想办法利用全球的资源解决我们14亿人口的农畜产品,把这当成我们公司的远期目标去努力奋斗。

杨国柱 2022-10-31 23:07:13
    生物固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是全球生物固氮总量贡献最大的模式。根瘤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场所,在这一特殊器官中发生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与转化。根瘤可分为定型根瘤(如大豆、百脉根等)和不定型根瘤(如苜蓿、豌豆等),其中不定型根瘤呈现为棒状,具有持续分化的顶端分生组织,空间上从远端到近端可分为不同区域,细胞类型更加复杂;然而,不定型根瘤目前尚无系统性的细胞类型分析,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交互和关联也尚不清楚。研究人员首先优化了根瘤原生质体裂解和纯化的实验方案,以截形苜蓿14 dpi的根瘤为样本,共收集获得超过18000个根瘤细胞用于后续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经过数据过滤,共获得9756个根瘤细胞22228个基因的表达数据。在无监督分析条件下,根瘤细胞被分为13个细胞类群,包括2类顶端分生细胞(NA1和NA2),侵染前细胞(PI),侵染细胞(IF),2类固氮细胞(NF1和NF2),根瘤薄壁细胞(NP),2类非侵染细胞(UiC1和UiC2),维管相关细胞(VA),2类未知功能细胞(UN1和UN2),以及混合无定义细胞(MIX)。 通过与根瘤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介导的批量转录组测序(Bulk RNA-seq)进行比较(Limpen et al., 2013; Roux et al., 2014),并筛选各个细胞类群特异性表达的标记基因构建promoter:GUS报告系统进行验证,结果均表明分生细胞NA1和NA2主要位于根瘤顶端分生区,共生类型细胞中侵染前细胞PI和侵染细胞IF主要位于侵染区,NF1主要位于中间区和固氮区,NF2主要位于固氮区;非共生细胞类型中薄壁细胞NP主要位于根瘤中央区外周尤其是顶端区域,非侵染细胞UiC1和UiC2主要镶嵌在根瘤中央区共生细胞类型之间,维管相关细胞VA主要位于外周呈束状环抱根瘤中央区。

杨国柱 2022-10-31 23:03:26
    2022年10月13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Anna-Liisa Laine团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题为《Spatially structured eco-evolutionary dynamics in a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 render isolated populations vulnerable to disease》的研究论文。根据共同进化理论,宿主可能在病原体施加的负频率依赖性选择(NFDS)下进化出抗性,即罕见的宿主基因型比常见的基因型有优势。共同进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侵染的强烈负适应性效应,无病的个体优于受感染的个体,以及抵抗力的成本,这是维持种群内多态性的核心。虽然在人类和农业系统中,病原体对其宿主种群的一致的负面影响是有据可查的,但在野生环境中,病原体驱动的生态和进化变化的直接证据却很少,而且是混合的。理论上的期望是,病害的选择重要性与流行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直接相关。然而,由于很少有关于病原体在足够数量的宿主种群中发生的系统性时空数据,科研人员量化自然种群中病原体施加的选择强度的能力受到限制。虽然病原体对其宿主的负面影响在人类和农业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病原体对野生宿主种群的影响的直接证据却很少,而且不尽相同。在这篇文章中,为了确定病原体施加的选择的强度如何取决于空间结构,科研人员分析了一种多年生植物的大约4000个宿主种群的生长率,同时还分析了病原体存在与不存在的数据。科研人员发现,在孤立的宿主种群中,侵染比连接良好的宿主种群的生长下降得更多。科研人员的接种研究显示,孤立的种群对病害高度敏感,而连接的宿主种群支持最高水平的抗性多样性,无论其病害史如何。一个空间生态进化模型预测,抗性成本的非线性可能是决定这种模式的关键。总的来说,进化反馈决定了病害在空间结构系统中的生态影响,在决定结果方面,宿主基因流比病害史更重要。

杨国柱 2022-10-31 23:02:57
    通过正向遗传学或者反向遗传学获得某个基因后,一般会对基因进行体内体外的分子实验,来研究这个基因的功能。对于结构基因来说,除了体内的敲除或者过表达实验来确认功能之外,体外的蛋白酶活催化实验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催化中药活性物质的一些蛋白酶的验证,往往必不可少。以2020年发表在Nature上的Discovery and engineering of colchicine alkaloid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为例,该研究通过转录组+代谢组的研究方法解析了嘉兰中秋水仙碱的通路结构基因,并通过蛋白酶活催化实验一步步确定秋水仙碱从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开始合成秋水仙碱前体的生物合成途径,蛋白酶活催化实验通过体外方式,确定基因蛋白酶的催化功能。

杨国柱 2022-10-31 22:59:4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勠力创新攻关,一批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两系法开启杂交水稻新纪元、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人工合成淀粉、“基因剪刀”打破国外垄断、植物工厂“快速育种”实现重要突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农业科技现代化已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引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6.1亿吨提高到6.8亿吨,良种增产贡献率由45%提高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57%提高到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