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宁
2022-10-31 21:20:39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发展草业,种业先行。中国
是草种使用大国,草种是发展草业的重要生产资料,是促进草业
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有力工具和抓手,在三江源
区恢复退化草原增播绿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
动作为和自觉实践,也是落实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在全
国大局中“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的重要途径,恢复植被改善
生态环境也是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
地,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
系,探索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种子是
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
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青大 1 号紫花苜蓿等原原种是由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研
究中心主任杨国柱教授团队经过长期的轮回选择等方法获得的
适合在三江源核心区种植并能够安全越冬的紫花苜蓿新品系。经
过不断地提纯复壮保存和繁育的优良多年生豆科牧草种子,基础
原种由杨国柱教授组织生产,在不断保持和改善青大 1 号紫花苜
蓿新品系的纯度和种性过程中,建立苜蓿种子的分级繁育体系是
十分必要的,也是开展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和前题。原原种保持—
—原种生产——商品种子扩繁的过程,被称之为是三级紫花苜蓿
种子繁育体系。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和四川、云南及海南相
关南繁科研部门和科研工作者,为了缩短育种周期和加代繁殖优
良的多年生豆科牧草系列新品系,开展了较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拟共同进行青大系列紫花苜蓿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等方面的育种、
制种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本年度青海大
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在青海大学试验基地生产收获了
青大 1 号紫花苜蓿原原种 600 公斤,在贵德县原种生产基地,收
获了青大 1 号紫花苜蓿原种 3.89 吨,在宁夏隆德、甘肃武威等
其它基地收获青育 1 号红豆草原种 500 公斤、青创 1 号沙打旺原
种 300 公斤、青选 1 号白三叶原种 300 公斤,青大四系(青大苜
蓿系列、青育红豆草系列、青创沙打旺和青选三叶草系列)豆科
牧草原种和商品种子喜获丰收!不仅能够为明年的项目实施提供
充足的种原保证,也可为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恢复和黑土滩的
治理提供一定的支撑。
田海宁
2022-10-31 20:39:11
为践行习主席关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最大”指示精神、“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省知联会理事、青海大学知联会副会长、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国柱教授所率领的团队,通过四代科研工作者,四十余年的接力研究所选育的“青大1号”紫花苜蓿新品系,2022年5月在海拔3800米的果洛州草种场的试验地上成功越冬了!青大1号紫花苜蓿,对三江源地区三农工作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等“三生”具佳的功能!受到该地区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农牧民的极大欢迎!
田海宁
2022-10-31 20:36:27
针对今年干旱、沙尘暴、强冷空气等自然灾害,导致草原植被返青推迟,草原退化,牲畜饲草料短缺,正值春季枯草期,给部分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实际困难,为解决服务单位合作社(同德县花之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春季休牧期间饲草料匮乏问题,减少牲畜春季疾病的发生,在同德县壹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万玛措高级兽医师协调下,有关部门为同德县花之海种养殖合作社及时无偿发放价值6200元牛羊精(补)饲料25袋、青干草100捆,共计约5吨。
田海宁
2022-10-31 20:34:50
为了不误农时地支援牧区的生态建设和草原畜牧业的急需,克服疫情影响,奋力担当作为,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国柱教授于2022年5月20日清晨6点乘坐青A0176K车并引领货车(装载“青大1号”紫花苜蓿种子、“青育1号”红豆草种子和播种机),从西宁出发到贵德(中途装载原原种紫花苜蓿种子)再到贵南县芒曲镇草原工作站(青海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20亩“青大1号”紫花苜蓿和“青育1号”红豆草种植任务。
田海宁
2022-10-31 20:33:45
为了大量繁殖青大1号紫花苜蓿良种的优质种子,保持该品系的纯度和种性,建立苜蓿品种纯度的分级繁殖体系十分必要。它亦称世代分级体系和种子系谱制度,国外多分为四级紫花苜蓿种子繁殖体系或三级紫花苜蓿种子繁殖体系,以表示种子纯度的不同级别或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