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祁全青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3-06-01
籍贯:青海乐都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工作单位:
青海省乡村产业发展指导中心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农畜产品加工技术指导、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创业创新
专业领域:
畜牧
服务县(市、区):
大通县
专业职称: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四级)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省乡村产业发展指导中心
办公号码:
09718244689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172)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祁全青 2025-07-02 16:28:04
     为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筑牢乡村振兴物质根基,近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等8个部门的行业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团队,以交流座谈会的形式,对大通县2025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开展“集中会诊”。 会上,大通县农经站工作人员详细汇报了3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并对2025年拟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深入解读。与会专家围绕项目前期要素保障、可行性分析、收益分配机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从专业视角提出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此次“集中会诊”活动,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多方资源,为大通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将持续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

祁全青 2025-06-17 09:56:09
     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基层、赋能产业的作用,针对服务企业当前香菇菌棒转色慢、袋内菇多、菇形不规整等问题,6月5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迅速响应企业需求,特邀青海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徐鸿雁、孟清两位专家,深入青海博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开展“把脉问诊+规划赋能”专项服务行动。 在种植基地现场,两位专家与工作站成员通过实地勘察、菌棒抽样检测、与技术人员深度交流等方式,全面摸排香菇菌棒出菇情况,精准定位生产关键瓶颈,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一是优化菌棒培育管理:针对菌棒重量不足、水分匮乏问题,明确要求及时补水;针对菌皮过厚阻碍出菇现象,建议采用人工破菌皮处理,并配合专业诱导剂促进菌丝分化,有效提升出菇效率。二是升级环境调控系统:实地调研发现基地存在空气流通不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的问题,专家建议增设通风设备,优化气流通道,改善香菇生长环境。三是标准化流程推进:通过菌棒抽查,当前菌棒已达脱袋标准,专家建议企业按批次有序推进脱袋工作,并严格规范水分管理标准:脱袋后1-2天内补水至90%,后续稳定维持70%湿度,确保菌棒生长质量可控。 同时,针对企业食用菌新厂区建设需求,专家团队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及产业发展趋势,对新厂区规划提出系统性设计建议:一是功能分区合理化:规划菌种培育区、菌棒生产区、出菇管理区、产品加工区等独立功能模块,避免交叉污染,提升生产效率。二是绿色节能设计:倡导采用节能型设备与环保建材,规划废料循环利用系统,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次专项服务切实解决了服务企业香菇种植现存技术难题,并为新厂区建设提供了科学规划思路,有效推动企业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下一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将建立“定期回访+线上指导”长效服务机制,全程跟踪企业问题整改及新厂区建设进度,确保技术方案落地见效;同时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企业技术人员实操能力,以科技力量助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祁全青 2025-06-17 09:52:54
     为破解香菇种植技术难题,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6月4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祁全青带领工作站成员及服务企业负责人陈贞前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和青海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开展技术对接交流。双方围绕香菇种植现存问题、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及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展开深入研讨,并达成合作意向。 直面生产难题,专家精准把脉 在技术交流环节,服务企业负责人陈贞详细阐述了当前香菇种植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香菇转色迟缓,导致菌棒成熟期延长,影响上市周期;二是袋内出菇现象频发,不仅消耗菌棒养分,还增加人工管理成本;三是菇形不规整,商品价值显著降低。针对这些问题,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食用菌领域专家团队结合多年科研经验,逐一分析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转色慢:建议优化菌棒培养阶段的温湿度控制参数,通过阶段性光照刺激和适度通风,促进菌丝生理成熟; 袋内菇:从菌种选择、装袋工艺、刺孔时机等环节入手,改良培养条件,减少菌丝缺氧环境,阻断袋内出菇诱因; 菇形不佳:强调通过精准调控出菇期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时长,配合科学的营养补充方案,提升菇体形态的商品性。 洞察产业趋势,明晰发展方向 在产业发展研讨中,专家老师结合国内及我省食用菌行业数据指出:当前食用菌产业正加速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型,我省虽具备反季节种植优势,但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协同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企业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延伸产品深加工链条,提升附加值。双方还就品牌建设、市场渠道拓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思路。 共商标准建设,达成合作共识 围绕《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工作站与省农林科学院和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专家老师展开深度交流。企业提出,希望通过标准制定规范种植流程,解决当前技术难题;专家团队则从菌种选育、栽培管理、采收加工、质量检测等全流程环节提出专业建议,强调标准应涵盖环境控制、技术参数、品质分级等核心要素。经充分协商,双方就联合开展标准研制、搭建技术培训平台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整合科研资源与企业实践经验,共同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此次活动标志着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产业标准化发展上迈出重要一步。下一步,工作站将以合作意向为基础,加快推进标准体系编制工作,持续深化与省农林科学院和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的技术协作,为本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祁全青 2025-06-17 09:47:32
     5月30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参与由大通县委宣传部、县发展和改革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大通县“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本次活动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聚焦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搭建起科技与乡村发展的沟通桥梁。 活动现场,工作站成员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专长,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围绕藏羊、青稞两大特色农牧业领域,向农牧民及农牧业企业深入科普养殖(种植)技术、产品加工工艺、储存保鲜方法等实用知识。为进一步巩固科普成效,工作站精心准备并发放了《藏羊产品加工及贮藏保鲜技术》《青稞加工及仓储技术》等专业科普资料。同时,在活动中广泛分发蔬菜、藏羊、油菜、马铃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地方标准文本,累计发放资料200余份。活动期间,成员们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现场咨询答疑人次达90余人,切实为农牧从业者解决了诸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此次科普活动得到了广大农牧民和农牧业企业的高度认可与好评。未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形式,全方位推进科技助农工作,为推动大通县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牧民持续增收贡献坚实的科技力量。

祁全青 2025-06-17 09:45:24
     5月23日,大通县005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响应服务企业技术需求,组织成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以技术指导为支撑、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扎实开展系列服务工作,全力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日,工作站成员来到服务企业香菇种植基地,实地观察香菇菌棒转色和出菇情况。在种植基地内,成员们仔细查看菌棒的颜色变化、表面质地,详细记录菌棒的转色进度,并留意出菇的密度、大小和形态。通过与种植人员交流,了解到当前种植存在菌棒转色速度不均匀、部分出菇畸形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工作站成员提出了一系列注意事项。在菌棒转色期,要严格控制温湿度,温度保持在18℃-24℃之间,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左右,同时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杂菌滋生。对于出菇管理,要根据香菇的生长阶段合理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保证充足的光照,促进香菇正常生长。此外,还提醒企业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香菇的品质和安全性。 技术服务结束后,工作站组织召开了项目申报工作对接会。会上,工作站站长祁全青首先汇报了项目申报的最新进度。目前,《大通县香菇新品种栽培配方筛选及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科技特派员专项项目立项审核已基本完成,经反馈项目经费预算需要调整细化。针对此问题工作站成员和企业技术人员结合项目实施内容,对原辅料采购、人员费用等各项支出进行了重新核算,对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进行了精简,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下一步,工作站将围绕服务企业的技术需求和项目实施内容,深入挖掘企业在香菇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点,筛选出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技术方案,指导企业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开展实用新型专利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