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红芸
2024-10-19 21:59:35
10 月 10 日, 由贵德县 002 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员、 贵德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米国芸主任负责实施的“2024 年贵德县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进行冬小麦新品种示范展示田和新型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田播种。
该项目将在贵德县大力推进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 4 万亩。通过三大技术途径( 一是项目区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全覆盖、全程机械化作业 70%以上; 二是重点示范区推行 1-2 项关键技术,集成 1-2 套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标准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三是良种覆盖率、 配方施肥技术面积、 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综合防治面积、 机械化播种率等均达到 100%)实现冬小麦增产5%、 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 25%和 20%的目标。
后期,贵德 2 号站将加强新品种和新型肥料试验示范田的调研和观测,配合开展优质品种推广、新技术集成组装、瓶颈技术攻关、测产验收等技术服务, 推进贵德县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
米红芸
2024-10-19 21:32:37
9 月 11 日, 我站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贵德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专家开展麦后复种绿肥种养循环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会。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陈志国研究员讲解了“西北地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谢德庆研究员和韩梅副研究员分别讲解了“青海省小麦主栽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和“青海省麦后复种绿肥技术”, 贵德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任金科讲解了“贵德县小麦生产现状”。
随后, 专家现场调研了绿肥长势,发现由于降雨较多,复种箭筈豌豆有根腐病发生, 建议合作社适时做好田间排水、追肥壮苗。
通过此次培训, 50 名农牧民增进了对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认识,有助于推进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及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
米红芸
2024-10-19 21:25:26
8 月 21 日, 青海省科学技术大会暨 2023 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省政府对我站团队成员孙小凤研究员、李正鹏副研究员、严清彪助理研究员、米红芸高级农艺师以及我站服务企业贵德县金穗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余富强农艺师参与完成的“基于绿肥的土壤质量提升与节肥增效技术创新及应用”技术成果(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韩梅副研究员为第一完成人) 授予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针对青海地区主要绿肥作物优异品种及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不足、绿肥培育健康麦田土壤方法与机制不清、绿肥替代化肥及丰产提质措施不明等问题。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绿肥团队历经 15 年科研攻关,筛选及培育出青海高原地区豆科绿肥新品种,创新了绿肥混播、种子高产等高效栽培方法;研发了绿肥-小麦一体化养分管理与地力持续提升、 绿肥“过腹还田”种养结合等技术; 集成了青海高原特色的绿肥-小麦生产与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了青海麦田化肥减施增效、耕地质量提升、小麦丰产提质、农牧结合增效。
米红芸
2024-10-19 21:19:23
8 月 10 日, 贵德县 2 号站邀请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大学、贵德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专家对承担的科技特派员专项“贵德县麦后复种绿肥节肥增效技术示范推广”示范基地进行了观摩指导和现场测产。
项目参加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 在各处理随机选取样方进行测产。结果表明: 在绿肥过腹及根茬协同还田、 氮肥减施 30%条件下, “小麦季缓释肥+生物炭” 处理产量 6296 kg/hm2, “缓释肥+硝化抑制剂”产量 6258 kg/hm2, “缓释肥+膨润土” 产量 5576 kg/hm2, “单施缓释肥” 产量 5399 kg/hm2, 对照“习惯施肥” 产量 6059 kg/hm2。
通过此次观摩和测产,专家一致表示:小麦节肥减排与养分流失控制技术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有效提高了小麦产量,实现了节本增效。该技术可操作性强,具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米红芸
2024-10-19 18:50:13
5 月 9 日, 贵德县科技特派员 002 号工作站派员赴贵德县金穗源种植合作社开展麦类作物除草和病虫害防控指导,合作社技术人员一同进行了交流。
春小麦和青稞于 3 月下旬播种,目前正值分蘖期, 田间杂草主要有 2 大类,一类是禾本科杂草,以野燕麦为主,一
类是阔叶杂草,包括灰绿藜、野芥菜、 密花香薷、猪殃殃、刺儿菜等。 草害防除应采取化学和机械除草相结合的办法。使用除草剂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杂草。 可选择草甘膦等广谱除草剂进行喷洒。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农药要遵循使用规范,防止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后期小麦要重点防控条锈病、麦茎蜂、蚜虫、 赤霉病、白粉病、根腐病、麦蜘蛛等常发病虫。 青稞要重点防控条纹病、云纹病、黑穗病、蚜虫等病虫害。 整体防控方案包括抗病虫害品种选择、 药剂拌种、 水肥管理、 化学和生物防治等,要对症下药, 规范用药,减少环境负面影响。
通过此次交流指导, 合作社技术人员增强了小麦和青稞田杂草和病虫害防控管理技术水平,为贵德县和海南州麦类制种高产稳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