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伟
2022-12-04 21:29:30
王乐老师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陶品老师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在青海农牧中的应用》,常丽娜老师的《青海省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阶段》,刘飞翔老师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张友华老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互联网》,苑进老师的《经济作物及畜牧养殖机械化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刘玉升老师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项目选择》,梁健老师的《高原羊肚菌栽培与管理技术》,牛荣老师的《农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田淑芬老师的《我国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靳伟
2022-12-04 21:28:55
全省“三区”科技人才集中培训班培训心得体会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靳伟
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我很荣幸参加省科技厅和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举办的全省“三区”科技人才集中培训,通过5天的网上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聆听了王乐老师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陶品老师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在青海农牧中的应用》,常丽娜老师的《青海省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阶段》,刘飞翔老师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张友华老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互联网》,苑进老师的《经济作物及畜牧养殖机械化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刘玉升老师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项目选择》,梁健老师的《高原羊肚菌栽培与管理技术》,牛荣老师的《农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田淑芬老师的《我国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每位老师都自己研究领域最好的展示给我们,通过本次培训,不仅学到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拓宽了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科技特派员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今后的服务工作中,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服务农民、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实际中去。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发展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效益为一体,尤其是葡萄、有机蔬菜等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我们创造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提智赋能。扶智是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扶智,为农户带来农业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激发农户致富的内生动力。要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服务方向,努力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新要求。加大贫困地区本土科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掌握脱贫致富的“看家本领”、用知识“武装头脑”,彻底断掉“穷根”,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兴业赋能。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依托。扶起一个产业,使资源和产业形成较高程度的匹配,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要瞄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组建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开展精准产业帮扶行动,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变“输血”为“造血”,培育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创新赋能。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创业服务技术源头供给。要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建设集科技特派员服务、投资、培训、孵化、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依托服务平台成立实体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相关业务,促进农业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看到先进就看到了差距,也启迪了思路、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也引发了我对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一是积极投身到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之中。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加快追赶超越的步伐,努力使自己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中的积极分子。
二是积极投身到三变改革的实践之中。三变改革是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动力。在三变改革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群众是主角。具体的来说,就是政府要搭台,企业要唱戏,农民要参与。要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做农民愿意做的事情,给农民真正要的东西,帮助农民掌握挣钱的技术,找到挣钱的路子,引导农民用最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参与三变改革,实现联产联营、入股分红,增加收入。
三是积极投身到脱贫产业的培育之中。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特点的优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力发展马铃薯、食用菌、蔬菜、养殖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好农业特色产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扎实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起来,抓好农产品品牌创建,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力争卖得出,农民能致富。
靳伟
2022-12-04 21:27:45
看到先进就看到了差距,也启迪了思路、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也引发了我对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一是积极投身到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之中。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加快追赶超越的步伐,努力使自己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中的积极分子。
二是积极投身到三变改革的实践之中。三变改革是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动力。在三变改革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群众是主角。具体的来说,就是政府要搭台,企业要唱戏,农民要参与。要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做农民愿意做的事情,给农民真正要的东西,帮助农民掌握挣钱的技术,找到挣钱的路子,引导农民用最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参与三变改革,实现联产联营、入股分红,增加收入。
三是积极投身到脱贫产业的培育之中。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特点的优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力发展马铃薯、食用菌、蔬菜、养殖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好农业特色产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扎实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起来,抓好农产品品牌创建,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力争卖得出,农民能致富。
靳伟
2022-12-04 21:25:23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发展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效益为一体,尤其是葡萄、有机蔬菜等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我们创造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提智赋能。扶智是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扶智,为农户带来农业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激发农户致富的内生动力。要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服务方向,努力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新要求。加大贫困地区本土科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掌握脱贫致富的“看家本领”、用知识“武装头脑”,彻底断掉“穷根”,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兴业赋能。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依托。扶起一个产业,使资源和产业形成较高程度的匹配,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要瞄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组建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开展精准产业帮扶行动,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变“输血”为“造血”,培育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创新赋能。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创业服务技术源头供给。要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建设集科技特派员服务、投资、培训、孵化、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依托服务平台成立实体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相关业务,促进农业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靳伟
2022-12-04 21:23:19
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我很荣幸参加省科技厅和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举办的全省“三区”科技人才集中培训,通过5天的网上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聆听了王乐老师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陶品老师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在青海农牧中的应用》,常丽娜老师的《青海省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阶段》,刘飞翔老师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张友华老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互联网》,苑进老师的《经济作物及畜牧养殖机械化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刘玉升老师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项目选择》,梁健老师的《高原羊肚菌栽培与管理技术》,牛荣老师的《农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田淑芬老师的《我国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每位老师都自己研究领域最好的展示给我们,通过本次培训,不仅学到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拓宽了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科技特派员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今后的服务工作中,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服务农民、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实际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