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靳伟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92-02-01
籍贯:青海湟源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湟源县
工作单位: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根据团队首席负责人安排开展服务工作,以及开展各项服务工作。
专业领域:
农业机械化工程
服务县(市、区):
湟源县
专业职称:
中级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办公号码:
18097256354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113)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靳伟 2022-12-09 09:55:52
    9月份疫情期间,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线上服务。由不同专业人员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主讲内容,年轻同志负责制作PPT,老同志负责讲课,制作视频,发送给全县相关的20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线上服务。

靳伟 2022-12-09 09:27:47
    2022年5月期间,由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备课,李生楷主讲“农作物提单产保稳产技术”培训。由线下10 家专业合作社参与学习。

靳伟 2022-12-09 09:22:45
    2022年8月10日,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特色种植田间现场培训,组织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实地观摩学习。全体专业人员作了现场示范和讲解。

靳伟 2022-12-09 09:14:01
    2022年7月7日,组织湟源县相关专业合作社组织负责人及成员33人开展线下室内集中技术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鲜食豌豆栽培技术。重点强调品种的选择、肥料的使用、病虫害的绿色防治、产品的目标市场对接等内容。

靳伟 2022-12-04 22:16:46
    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2015年开始,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动农作物化肥用量持续下降、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促进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进入加快推进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兼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需要持续推进科学施肥、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一、现状和形势各地深入推进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科学施肥理念不断强化,科学施肥技术不断创新,科学施肥措施不断落地,为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是化肥用量连续下降。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农用化肥施用量连续6年保持下降。2021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191万吨(折纯)、比2015年减少13.8%。二是施肥结构更加优化。制定水稻、小-1-麦、玉米、油菜等作物氮肥定额用量,分农时分作物发布科学施肥技术意见,指导科学选肥用肥。氮磷钾施用比例由2015年的1:0.53:0.36调整到1:0.49:0.42,控磷增钾效果明显,复合化率进一步提高。三是施肥方式不断改进。推广应用高效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配方肥占三大粮食作物施肥总量60%以上,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得到基本遏制。四是化肥利用率明显提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广一批科学施肥模式,2021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五是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强化有机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登记管理,将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等7类肥料由登记改为备案,开展肥料质量监督抽查,加强肥料标准体系建设,引导肥料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对化肥减量增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稳粮保供任务更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推进投入品减量化,既要将不合理的化肥用量减下来,也不能以牺牲产量为代价,减量化工作面临新挑战。二是绿色发展要求更高。促进资源利用集约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方式绿色化,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力推进化肥减化肥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经营主体施肥不均衡还较为突出。化肥品种相对单一、氮肥磷肥不合理使用、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尚未解决。有机肥资源还田率偏低。面对这些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化工作。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科研推广管理全行业协同、生产使用评价全链条推进,加快构建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着力科学施肥、精准施肥、绿色施肥,推进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多元替代,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强化创新在化肥减量化中的支撑作用,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动科技集成创新,突破一批重大瓶颈问题,推动科学施肥提档升级。——科学施肥,多元替代。坚持因土施肥、按需用肥,避免过量施肥、盲目减肥。科学施用有机肥,推广应用新型-3-肥料,推进绿肥种植和秸秆多样化还田,挖掘土壤养分有效性,减少化肥用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粮食主产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生态治理压力大的区域为重点,针对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科技、经济、行政等手段,统筹推进化肥减量化。——创建模式,构建机制。加强技术熟化和集成应用,创建推广一批科学施肥技术模式,积极发展统测统配、智能配肥、代施代管等农化服务,探索构建施肥定额制、台账制等长效机制。——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夯实科学施肥公益性基础。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主力作用,撬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汇聚化肥减量化合力。——进一步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有机肥资源得到有效合理还田利用,到2025年有机肥施用面积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持续推进农户调查、田间试验、制定配方等基础性工作,到202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机具,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到2025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三、技术路径和区域措施(一)技术路径一是“精”,精准施肥减量增效。夯实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精准制定发布肥料配方信息,提高配方肥、专用肥施用比例,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二是“调”,调优结构减量增效。加大绿色技术和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力度,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养分形态配合,促进高效吸收。针对性补施中量和微量元素,减轻缺素症状。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新型功能性、增效肥料。三是“改”,改进方式减量增效。改进传统的表施、西南地区。施肥原则:减氮、减磷、调钾,配合施用镁、硼、锌、铁、钙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粮食作物大力推广配方肥、专用肥等高效新型肥料,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技术到位率,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种植;蔬菜、果树注重有机无机配合,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发展果园绿肥种植,注重应用新型肥料,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面控制化肥用量;注重利用钙镁磷肥、石灰、含硅碱性肥料等改良酸化土壤。西北地区。施肥原则:以水定产、测土施肥,稳氮、控磷、调钾,合理配施硫、锌、硒、钼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大力推广缓控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和秸秆还田技术到位率;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盐碱地和沙化土壤;在雨养旱作区推广缓控释肥料和配方肥,扩大机械深施面积;在灌溉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作物专用肥,控制氮肥磷肥用量。四、重点任务(一)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行动。强化技术创现代营养诊断技术,应用移动互联等手段强化信息服务。探索作物专用肥套餐制配送、植物营养全程化管理、智能配肥“云服务”等一体化模式,提升服务能力。促落地。深入开展农企合作,有效联结肥料生产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引导肥料生产企业按肥料配方生产配方肥、作物专用肥,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融合互补的服务模式,促进配方肥落地。(二)“三新”集成配套落地行动。结合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减少化因地制宜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促进有机无机结合。绿肥种植。在光热和水资源适宜的区域,大力发展绿肥种植和果园生草,采取自然覆盖、刈割覆盖或翻压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物质投入。秸秆还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覆盖、翻压、堆沤、生物反应堆等方式还田利用。合理轮作。优化种植制度,推广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间套作,接种根瘤菌剂,促进生物固氮。(四)肥效监测评价行动。构建施肥效果监测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化肥减量化成效。布网点。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对象,建立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点和肥料使用效果监测点,创新数据采集手段和机制,开展调查监测,掌握一手数据。建平台。搭建科学施肥数据管理平台,在深入挖掘农户调查、测试化验、田间试验、效果监测等数据基础上,系统整合化肥生产流通等相关信息来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为科学施肥“云服务”提供支撑。评效果。优化评价参数,建立部省两级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确定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化肥减量化效果。(五)宣传培训到户行动。强化肥料知识家联百县”科学施肥指导行动,强化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宣传引导。开展科学认识化肥作用、促进绿色发展专题宣传,编印科学认识化肥挂图、化肥合理使用手册、有机肥料施用指南等资料,征集总结化肥减量化典型案例,在平面媒体和新媒体集中报道,用真实案例提升宣传效果。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农村部成立探索建立粪肥科学还田利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五)强化科技支撑。发挥教学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产品和信息优势,组织开展绿色投入品、新型施肥技术等研发创新,集成一批技术模式,加快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成果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