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柱
2022-11-01 15:54:44
裹包青贮,是指采用捆包机将收割好的新鲜牧草、玉米秸秆、稻草、芦苇、药材秆、高粱等青绿植物,进行高密度压实打捆,然后用专用青贮塑料拉伸膜裹包,形成密封状态,创造一个厌氧发酵环境。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有机酸降低饲料pH值,以实现青绿饲料的长期保存。良好的青贮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饲草营养,使牧草养分和适口性最大程度接近鲜草,同时青贮饲料水分含量高,动物食用消化率高,已成为反刍家畜日粮中重要的饲料成分,在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迅速发展,裹包青贮饲料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商品化裹包青贮饲料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我国青贮饲料年产量近3亿吨,但商品化的裹包青贮饲料产量仅300余万吨,商品化的裹包青贮饲料市场需求巨大。随着我国草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运营与区域化集中特点愈加明显,商品化青贮饲料的收获、加工和物料配送,已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现实需求。
杨国柱
2022-11-01 15:52:38
作为统筹提升农牧区生产、生态、生活的重要举措,发展草牧业正当其时,应该着力推进。
与传统畜牧业相比,草牧业的重心变了。传统畜牧业重心在畜,不少地方草原透支、超载过牧,最终导致草原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付出很大代价。而草牧业重心在草,树立草原在生态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在保障食物安全中的基础地位、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双碳目标中的特殊地位。保护草原,建设草原,使草原实现“四库全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库”、货真价实的“粮库”、当之无愧的“钱库”以及名不虚传的“碳库”。
尽管各地对恢复草原生态做了大量努力,但只要在草原上多走走、多看看,还是能感受到草原工作底子薄、基础弱、短板多。尤其草原保护修复的投入还不多,基层草原监管力量还很薄弱,草原科技贡献率不足30%,草种对外依存度超过70%。
发展草牧业,首先要完善草原治理体系。随着草原工作顶层设计的完善,初步扭转了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但是,草原监测、保护、修复、监管、草业发展、支撑保障六大体系的“大写意”还需变成“工笔画”。既需要建立草原调查体系、健全草原评价体系、完善草原自然保护地体系,也需编制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更需推动建立“草长制”,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其次,要完善草原保护体系。全面保护,就是既要保护天然牧草地,也要保护人工草地,还要保护北方多、南方少、农区多、牧区少的“其他草地”。系统治理,就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推进。目前,已有科研团队充分发挥豆科牧草的饲料肥料双兼功能,通过牧草“绿肥”治理盐碱地、培肥黑土地。着眼未来,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继续实施重度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乡村种草绿化示范工程、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工程、国有草场建设工程、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支撑工程、河湖堤岸草带建设工程“八大工程”来开展草原修复保护。
最后,要完善草原创新体系。为破题草牧业发展,中科院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合作在呼伦贝尔垦区开辟了“生态草牧业试验区”。完善草原科技创新体系,要发挥草原牧民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国有草场等社会法人的积极性;既要发挥科技乡土人才的积极性,更要发挥院士、学术带头人的积极性。只有宽领域、大平台集成创新,才能攻克牧草育种技术、星空地一体化信息技术、退化草地恢复技术、牧草制备和绿色养殖技术等,最终打造生态生产双赢、产业转型发展的草原科技高地。
杨国柱
2022-11-01 15:50:44
饲草中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可提供牲畜所利用能量的60%~80%。
饲草是能量的主体,饲草提供的蛋白质在瘤胃及其微生物区系中很有价值。这些蛋白质提供基本的肽和氨,肠道细菌将利用它们来构建自己的氨基酸。当这些细菌离开瘤胃并被动物的消化道进一步消化时,微生物蛋白就为动物合成乳蛋白和肌肉所需的氨基酸提供了基本的组成部分。
饲草还提供纤维,这些纤维对维持瘤胃健康、胃肠道健康、降低消化紊乱的风险非常重要,并通过刺激反刍来帮助反刍动物维持瘤胃适当的pH值。
饲草最后一个关键功能是提供营养。事实上,许多饲草可以提供几乎所有矿物质和微量矿物质,特别是当奶农加入苜蓿和其他豆科植物时。此外,大量的维生素是通过饲草输送给反刍动物的。这组功能有助于更大的作用——提高饲草日粮的效率。
杨国柱
2022-11-01 15:47:26
青大1号紫花苜蓿育种的原始材料——拉达克(Ladak)苜蓿是由美国农业部(USDA)于1910年引自(印控)克什米尔的Ladak省。原产地地处帕米尔高原东端喀喇昆仑山南缘,海拔3000m以上,地理上与育种目标的海拔高度基本吻合。拉达克苜蓿抗寒性优于格林苜蓿,特别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旱作性和抗病性,是世界著名的五大抗寒苜蓿品种之一。在育种工作中发现拉达克苜蓿植株间和各个植株的组织与器官间,在耐寒性等方面均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拉达克苜蓿成株花杂色,株型斜生,部分直立、株高中等、分支达20个以上,茎杆较细,叶量较多,根冠直径较大,侧根分布多,并有根茎着生。在低海拔地区抗寒、耐旱力优越,适宜在我国北方年降水量250~400mm地区旱作,是美国北部、加拿大西部等地区抗寒、抗旱苜蓿品种的育种材料。
在青海省海拔≥3000m地区,拉达克苜蓿表现的主要问题是种植后翌年春季返青率仅为12%~18%,其植株间在形态等表型性状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由于拉达克苜蓿与国内外其它品种比较具有良好的产地背景和优越的抗寒、抗旱性,经过反复试验筛选而入选新品系的原始材料。
杨国柱
2022-11-01 15:46:40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称。青海省海拔≥3000m以上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6%,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气候寒冷,一年中冷季长达7个月以上,暖季不足5个月。从20世纪60年代后,天然草地超载过牧程度不断加剧,冷季冬春草场草畜矛盾尤为突出,由于枯草营养价值低,单位面积产量有限,加之利用时间漫长,重牧程度令人吃惊,草地退化,黑土化日趋严重,正常年景家畜冷季掉膘率达30%~70%,死亡率达6%~8%;雪灾年景家畜死亡数达200~500万头(只),20世纪80年代后,雪灾发生机率呈上升趋势“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几乎已成为定势,草地畜牧业生产呈现出波动态势,基础极为脆弱。
青海草地畜牧业要实现稳定、发展、进而迅速现代化,在牧区建立大规模现代化的优质饲草料基地,为家畜冷季贮备足够的饲草料是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针对上述状况,青海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选育适合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m地区生长的紫花苜蓿新品系,主要是解决豆科牧草的越冬问题,为高寒地区提供可种植的苜蓿品种,以弥补禾草的缺点。为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贡献应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