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王丽慧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0-08-01
籍贯:青海西宁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工作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莴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新品种选育
专业领域:
园艺
服务县(市、区):
互助土族自治县
专业职称:
副研究员(七级)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办公号码:
5311481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107)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王丽慧 2023-10-10 16:10:56
    以供试5种生防药剂分别对草莓叶螨和蚜虫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草莓叶螨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是1.3%苦参碱AS浓度8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为66.60%,药后7d防治效果为82.20%;其次是0.3%印楝素EC4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16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在60%以上,药后7d防治效果在75%左右,二者差异不显著,以上3种药剂可以作为防治草莓叶螨优选药剂。2.5%鱼藤酮 EC600倍液和0.5%藜芦碱SL3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分别为40.56%和44.50%,药后7d防治效果分别为45.80%和52.60%,二者防治效果较差,不推荐使用。对草莓蚜虫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是1.8%阿维菌素 ME14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68.60%,药后7d防治效果为88.20%;其次是1.3%苦参碱 AS8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16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在60%以上,药后7d防治效果在85% 左右,以上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草莓蚜虫优选药剂。0.5%藜芦碱SL300倍液、2.5%鱼藤酮 EC400倍液和6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仅为45%左右,药后7d防治效果仅为60%左右,防治效果较差,不推荐在防治草莓蚜虫上使用。生防药剂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无残留,能满足优质果品生产的需求;但生防药剂作用效果慢,强光下易分解,建议在优势虫害发生初期使用,尽可能在阴天条件下施用。虫口密度较高时,选择化学类药剂与生防药剂交替使用,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化学类药剂的筛选。

王丽慧 2023-10-10 16:07:17
    高原草莓匍匐茎快速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莓脱毒组培苗匍匐茎快速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主要区域、原苗移栽、定植移栽、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栽培管理技术环节。 本文件适用于高原草莓组培苗的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1428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GB/T 2440 尿素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HG/T 5332 腐植酸生物有机肥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20937 硫酸钾镁肥 GB/Z 26575 草莓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培苗原原种苗 通过茎尖脱毒技术在培养基中已达到假植标准的脱毒种苗。 3.2组培苗原种苗 通过草莓原原苗繁育而来的种苗。 4 组培苗原原种苗培育 4.1营养土配制 土壤和河砂按体积比3:1混合,或泥炭和珍珠岩按体积比2:1的混合基质。宜采用100倍杀毒矾消毒。 4.2育苗盘准备 宜选用50孔穴盘,孔的规格为56mm×20mm×50mm。 4.3组培苗培养及移栽 4.3.1 生根培养 待再生芽苗长至2.00cm以上时,将芽苗沿愈伤组织上切下,接种到1/2MS+IAA 0.05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4.3.2 移栽 待主根长至1.00 cm 、苗高3.00cm 以上时,将生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在5mg/L高锰酸钾溶液中洗去根上残留的琼脂,并移栽到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盘中。 4.4炼苗 按照GB 13735规定的无色地膜覆盖育苗盘,湿度保持在75% ,温度控制在16℃~20℃ ,每天光照8h~9h,中午通风换气2h,7d后揭去地膜,每天傍晚喷洒清水1次,待苗高10cm、5片叶时,即可获得草莓组培原原种苗。 4.5移栽 原原种苗带营养土移栽,及时浇足定根水,保持土地湿润,直至长出新生的匍匐茎。 4.6 匍匐茎修剪扦插 将原原种苗抽生出的匍匐茎进行扦插,待90%发生匍匐茎时,剪下健壮匍匐茎,保留2~3片叶片,剪切方式见附录A。剪切的原种苗植入添加营养土的穴盘中。 5 种苗快速扩繁 5.1原种苗选择 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茎粗 1 cm 以上,叶柄粗短,具有 7片~8 片发育正常的复叶,叶大,叶肉厚,叶片浓绿,花芽饱满 , 花数多 , 开花整齐,根群大,新根多,须根发达健壮。 5.2原种苗移栽 5.2.1整地 深翻土壤30cm ~ 40cm,移栽前3d ~ 5d起垄,垄面160cm ~ 180cm,垄高10cm,垄间距50cm。 5.2.2施肥 施GB/T 15063-2020规定的复合肥 40kg/667m2,HG/T 5332-2018规定的腐植酸生物有机肥300kg/667m2,GB/T 20937-2018规定的硫酸钾肥10kg/667m2,均匀撒施、掩埋,垄面回填3cm~5cm细土,覆膜。 5.2.3定植 原种苗繁育株距宜为 40cm ,每垄种植1行。栽植前去除老叶和部分黑色老根。宜在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移栽后铺设管径16mm的滴灌带,及时浇足定根水。 5.2.4种苗管理 当原种苗繁育出的新苗长出4 ~ 6片真叶时,追施尿素4.00 kg/667m2 ~ 5.00 kg/667m2;匍匐茎长至80cm ~ 100 cm时,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15.00 kg/667m2 ~ 25.00 kg/667m2。 6 生产苗扦插及引插 6.1生产苗扦插 原种苗抽生出的匍匐茎应及时引苗或向两侧延伸固定。每间隔5d浇水1次。 6.2 追肥 生产苗长至6片真叶时追施GB/T 2440-2017 和NY 1428-2010规定的微肥和氮肥,按照执行,施2kg/667m2 ~ 3kg/667m2。 6.3 起苗 生产苗铺满垄面后起苗,经分拣和清除老叶,蘸清水扎捆放置于阴凉处,2d ~ 3d之内完成定植。

王丽慧 2023-10-10 16:07:17
    香瓜茄(人参果)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香瓜茄栽培的产量指标、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苗繁育、保护地香瓜茄栽培、露地香瓜茄栽培及采收。 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香瓜茄的栽培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354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23416.2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量指标 保护地栽培4200 kg/667㎡~4500㎏/667㎡,露地栽培1600 kg/667㎡~1800㎏/667㎡。 5 产地环境 土质疏松肥沃、灌溉方便,选择前茬非茄科的地块,土壤环境、空气及水质分别符合GB 15618、GB 3095和GB 5084的规定。 6 品种选择 6.1保护地栽培香瓜茄选用冬季越冬抗逆性强、产量高和品质优良的品种进行栽培。 6.2露地栽培香瓜茄选用苗期抗冻性强、分支性强、产量高和品质优良的品种进行栽培。 7 种苗繁育 7.1 育苗方式 选择扦插繁育的方式育苗,宜选用50孔穴盘。将剪好的插条浸泡于浓度为1000mg/L的IBA溶液不超过5 min,取出后插入装满基质的50孔穴盘,斜口为下端,平口为上端,深度为2cm ~ 3cm。将扦插好的穴盘放置于温室内苗床上,浇透水,注意遮阴。 7.2 育苗时间 保护地宜在5月~ 6月扦插育苗;露地宜在3月~ 4月扦插育苗。 7.3 壮苗要求 扦插苗株高为15 cm ~ 20 cm、茎粗0.2 cm ~ 0.3 cm,植株长出新叶3~4片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扦插苗移栽。 7.4 苗期管理 苗期保持基质持水率50%~60%,温度宜在20℃,空气湿度60%~80%,苗根能缠绕基质块之后随水冲施符合GB/T 15063规定的复合肥料。 8 保护地香瓜茄栽培技术 8.1 定植 8.1.1 定植时间 保护地栽培时间:7月~9月,越冬过程中保护地设施的最低温度不低于4℃。 露地栽培时间:沿黄河流域海拔在1800 m~2200m,4月下旬或5月上旬。 8.1.2 整地 整地前用2%百菌清撒施消毒,消毒5d后,深翻、施复合肥50.00 kg / 667m2,耙磨平整,起垄覆膜,垄宽80cm,垄高15cm~20cm,垄距40cm~60cm。复合肥应符合GB/T 15063规定。 8.1.3 移栽 移栽深度3cm~5cm,每垄2行,株间距80cm,移栽后浇透水。 8.2 田间管理 8.2.1 补苗 出现病苗、弱苗或死苗时,应及时选择壮苗补齐。 8.2.2 灌溉 定植成活后,盛花期控水2周不浇水,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整个生育期浇大水4~5次即可。 8.2.3 施肥 移栽后进行一次追肥,可追施复合肥5.00 kg /667m2~10.00 kg /667m2,花期和坐果期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每隔20d~30d喷施一次,共2~3次。复合肥应符合GB/T 15063规定,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应符合GB/T 20937规定。 8.2.4 温度调控 室温应不低于4℃,夏季温度超过30℃、冬季温度超过25℃及时通风。 室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30℃,夜间保持在10℃~20℃。 8.2.5 搭架吊蔓 植株长到30cm~40cm时,进行吊蔓,单干整枝。 8.2.6 疏花疏果 每株留3~4个花序,坐果后每个花序留2~3个果实。 8.3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病毒病、疫病、黑斑病;主要虫害有:斑潜蝇、蚜虫、白粉虱和红蜘蛛等。按照GB/T 23416.2的要求进行防治。 9 露地香瓜茄栽培技术 9.1 定植前准备 9.1.1 扦插苗选择 按7.3执行。 9.1.2 整地 整地,施复合肥50.00 kg /667m2,深耕,耙磨平整,起垄覆膜,膜宽80cm~90cm,垄宽80cm,垄高15cm~20cm,垄距40cm~60cm。 9.2 定植 4月下旬到5月中旬进行移栽,移栽深度3cm~5cm,每垄1行,株间距50 cm,移栽株数1000株/667m2~1200株/667m2,移栽后地膜封口,并浇透水。 9.3 定植后田间管理 9.3.1 植株管理 缓苗失败、植株弱小及死亡,应及时选择健壮苗进行补苗。 9.3.2 灌溉 灌溉按8.2.2执行。 9.3.3 施肥 施肥按8.2.3执行。 9.3.4 疏花疏果 每株留7~8个枝条,每个枝条留2~3个花序,坐果后每个花序留3~4个果实。 9.4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按8.3执行。 10 采收 果实表面呈浅黄色覆盖紫色花纹即可进行采收,采收后可及时上市或保鲜储存。 ————————————

王丽慧 2023-10-10 16:06:08
    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根系较浅,茎可根分为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草莓叶为基生三出复叶,具长叶柄,花绝大多数为两性花,花序为有限聚伞花序。草莓的果实由花托膨大发育而成,果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草莓种子是受精后的子房膨大形成的瘦果,附着在膨大花托的表面。 野生草莓起源于欧洲、美洲和亚洲,现代大果型栽培草莓则起源于法国。1915年,中国最早引入的现代草莓,是俄罗斯侨民自莫斯科引入黑龙江亮子坡种植的“维多利亚”品种。中国范围内均有草莓的商业化生产,其草莓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草莓根系较浅,具有喜光耐阴、喜水怕涝等特点。 [6]草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医疗价值和生态价值。草莓浆果芳香多汁,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又是果树中上市最早的鲜果,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称。草莓含有较高的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且草莓中含有众多活性物质,可清凉止渴,健胃消食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在书籍如《台湾药用植物志》有体现。 草莓也可作为观赏、绿化植物,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作物。

王丽慧 2023-10-10 16:04:26
    香瓜茄(Solanum muricatum Ait.)是茄科、茄属的多年生植物。植株高为60~150厘米,茎基部木质化,茎节上易发生不定根。基部叶为椭圆形,上部叶形如番茄,叶片生有绒毛。浆果为卵圆形或圆锥形,成熟时果皮呈淡黄色,有些有紫色的条形斑纹,果肉呈浅乳黄色。 [3]种子呈浅黄色,似茄子的种子。香瓜茄原产于南美洲,生长的海拔高度从接近海平面到3000米不等,在温暖、相对无霜的气候中表现最佳。它的生长方式与其亲缘植物(如番茄)相似,但它习惯性地自然直立生长,生长速度快,定植后4~6个月即可结果。通过插条进行繁殖。香瓜茄具有增加食欲的作用,它可以加强肠胃的吸收功能;还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内含有大量汁液,可以增加人体中的津液而缓解口渴;也具有美容养颜、保护心血管、提高机体免疫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