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裕虎
2023-02-17 11:07:57
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主持、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湟中天兴草业有限公司参与的青海省成果转化与研发项目“饲草用燕麦品种选育与提纯复壮技术集成示范”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2022年8月获得省级登记成果。
项目在前期开展燕麦大量种质资源SNP标记生物多样性基础上,构建了燕麦主栽品种加燕2号、白燕7号和甜燕麦的基于SNP标记的表型+基因型提纯复壮技术,为服务企业提供了可用精准的提纯复壮技术和原原种,并依托项目建立了5000余亩良种繁育基地,示范推广提纯复壮种5万余亩,有效解决了我省燕麦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的问题,也为服务企业提高生产产值和效益、增加市场品牌影响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品种保障。
沈裕虎
2023-02-17 11:01:25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饲草用燕麦新品种高燕16,经田间和会议鉴定,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高燕16为中晚熟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156~187厘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穗分枝方向单侧,穗长23~30.5厘米。小穗形I 型,小穗数46~89个。籽粒皮,无芒,外稃白色,饱满度好。千粒重33.4~38.8克。鲜草产量51858.91 kg/hm2,干草产量16166.76 kg/hm2,籽粒产量5351.63 kg/hm2。适宜于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区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将有效替代我省目前燕麦主栽品种,缓解生产上主栽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高产饲草专用品种匮乏的局面。也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提供了可供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选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沈裕虎
2023-02-17 10:36:17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饲草用燕麦新品种高燕16,经田间和会议鉴定,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中晚熟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157~185厘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穗分枝方向单侧,穗长22.5~30厘米。小穗形I 型,小穗数41~101个。单株粒数57~177粒。籽粒皮,无芒,外稃白色,饱满度好。千粒重35.2~40.4克。鲜草产量46462.10 kg/hm2,干草产量14995.95 kg/hm2,籽粒产量5570.36 kg/hm2。适宜于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区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将有效替代我省目前燕麦主栽品种,缓解生产上主栽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高产饲草专用品种匮乏的局面,也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提供了可供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选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沈裕虎
2023-02-17 10:28:56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饲草用燕麦新品种高燕16,经田间和会议鉴定,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高燕16为中晚熟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156~187厘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穗分枝方向单侧,穗长23~30.5厘米。小穗形I 型,小穗数46~89个。籽粒皮,无芒,外稃白色,饱满度好。千粒重33.4~38.8克。鲜草产量51858.91 kg/hm2,干草产量16166.76 kg/hm2,籽粒产量5351.63 kg/hm2。适宜于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区种植。
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将有效替代我省目前燕麦主栽品种,缓解生产上主栽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高产饲草专用品种匮乏的局面。也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提供了可供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选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