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沈裕虎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4-10-01
籍贯:青海湟源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湟中区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青稞、燕麦等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专业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服务县(市、区):
湟中
专业职称:
研究员(三级)
服务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办公号码:
6143610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91)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沈裕虎 2023-02-17 11:07:57
    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主持、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湟中天兴草业有限公司参与的青海省成果转化与研发项目“饲草用燕麦品种选育与提纯复壮技术集成示范”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2022年8月获得省级登记成果。 项目在前期开展燕麦大量种质资源SNP标记生物多样性基础上,构建了燕麦主栽品种加燕2号、白燕7号和甜燕麦的基于SNP标记的表型+基因型提纯复壮技术,为服务企业提供了可用精准的提纯复壮技术和原原种,并依托项目建立了5000余亩良种繁育基地,示范推广提纯复壮种5万余亩,有效解决了我省燕麦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的问题,也为服务企业提高生产产值和效益、增加市场品牌影响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品种保障。

沈裕虎 2023-02-17 11:01:25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饲草用燕麦新品种高燕16,经田间和会议鉴定,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高燕16为中晚熟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156~187厘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穗分枝方向单侧,穗长23~30.5厘米。小穗形I 型,小穗数46~89个。籽粒皮,无芒,外稃白色,饱满度好。千粒重33.4~38.8克。鲜草产量51858.91 kg/hm2,干草产量16166.76 kg/hm2,籽粒产量5351.63 kg/hm2。适宜于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区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将有效替代我省目前燕麦主栽品种,缓解生产上主栽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高产饲草专用品种匮乏的局面。也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提供了可供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选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沈裕虎 2023-02-17 10:43:29
    2022年4月份,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选育的两个饲草用燕麦新品种高燕16和高燕17经海南州农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引种到海南州共和盆地塘格木镇,分别种植了165亩。同时开展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经海南州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测定,区试结果表明,高燕16、高燕17及对照青引2号在该地区均能顺利完成生育期,高燕16和高燕17较对照晚10天;高燕16和高燕17的株高、产草量及种子产量均差异不大,明显高于对照青引2号。综上所述,高燕17在该区域的适应性强、综合评价最高,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高燕16的亩苗数、亩穗数均最高,分别为2.93万苗/亩、7.11万穗/亩,高燕17最低,分别为2.0万苗/亩、2.98万穗/亩,青引2号为2.29万苗/亩、4.78万穗/亩;高燕17的每穗粒数最多,为73.15粒/穗,最低为青引2号,为30.22粒/穗,高燕16的穗粒数为60.17粒/穗。高燕17的鲜草和干草产量均为最高,折算为亩产分别为3100.02kg/亩和1520.01kg/亩,青引2号的鲜、干草产量最低,分别为1333.34kg/亩、666.67kg/亩,高燕16的鲜草和干草重为1986.68kg/亩、1133.34kg/亩;高燕17鲜草亩产量分别比高燕16和青引2号高出56%和133%;高燕17干草亩产量分别比高燕16和青引2号高出34%和128%。高燕17的种子产量最高,平均亩产达到688.89公斤,比高燕16高出37.78%,是青引2号亩产的2倍。认为高燕17在该区域的适应性强,鲜、干草及种子产量均高于高燕16和青引2号,综上所述,高燕17燕麦综合评价最高,适宜在该区域推广。 上述两个品种均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湟中天兴草业负责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工作。

沈裕虎 2023-02-17 10:36:17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饲草用燕麦新品种高燕16,经田间和会议鉴定,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中晚熟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157~185厘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穗分枝方向单侧,穗长22.5~30厘米。小穗形I 型,小穗数41~101个。单株粒数57~177粒。籽粒皮,无芒,外稃白色,饱满度好。千粒重35.2~40.4克。鲜草产量46462.10 kg/hm2,干草产量14995.95 kg/hm2,籽粒产量5570.36 kg/hm2。适宜于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区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将有效替代我省目前燕麦主栽品种,缓解生产上主栽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高产饲草专用品种匮乏的局面,也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提供了可供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选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沈裕虎 2023-02-17 10:28:56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饲草用燕麦新品种高燕16,经田间和会议鉴定,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高燕16为中晚熟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156~187厘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穗分枝方向单侧,穗长23~30.5厘米。小穗形I 型,小穗数46~89个。籽粒皮,无芒,外稃白色,饱满度好。千粒重33.4~38.8克。鲜草产量51858.91 kg/hm2,干草产量16166.76 kg/hm2,籽粒产量5351.63 kg/hm2。适宜于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区种植。 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将有效替代我省目前燕麦主栽品种,缓解生产上主栽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高产饲草专用品种匮乏的局面。也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提供了可供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选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