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杨希娟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0-11-01
籍贯:陕西户县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工作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青稞品质功效评价及精深加工
专业领域:
农产品加工
服务县(市、区):
互助县
专业职称:
研究员(三级)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办公号码:
0971-6241072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129)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杨希娟 2023-11-07 11:39:48
    茶多酚是奈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茶叶中特有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抗癌症突变、清除自由基、辅助治疗等多种功效。茶多酚具有苦涩味,其含量的多少对会对茶汤感官品质产生影响。 探究不同浸泡时间(6h、12h、18h、24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由表1可知,不同浸泡时间青稞炒制后青稞麦茶茶汤的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浸泡时间为6h的青稞麦茶茶汤中茶多酚含量最高。由此可见,青稞浸泡时间为6h能够极大的促进青稞麦茶中酚类物质的溶出。

杨希娟 2023-11-07 11:35:17
    探究不同浸泡时间(6h、12h、18h、24h)对茶汤色度的影响利用色度仪检测不同浸泡时间青稞炒制后青稞麦茶茶汤的色泽属性值L*、a*、b*,其中L*代表明亮度,值越大,明亮度越好。a*代表红绿度,正值越大汤色越红,负值越大越偏绿。b代表黄蓝色度,正值越大汤色越黄,负值越大越偏蓝。浸泡12h青稞炒制得到的青稞麦茶茶汤的L*值最大为55.06,说明浸泡12h青稞炒制得到的青稞麦茶茶汤汤色明亮,光泽度最佳。浸泡6h的青稞炒制得到的青稞麦茶茶汤的b*值最大为16.47,说明浸泡6h青稞炒制得到的青稞麦茶茶汤汤色棕黄且颜色最深。

杨希娟 2023-11-04 16:41:23
    为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创新,2023年10月17日,互助县 02 号工作站举办了“谷物饮料加工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学习培训会。青海天佑德科技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互助分公司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会议由本工作站特派员王丽丽副研究员授课培训。 培训会上,王丽丽副研究员围绕《谷物饮料加工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详细介绍了植物基食品当前的研究现状、植物基产品创新技术、燕麦新产品创制等内容,同时结合目前谷物的产业问题,提出了在青海地区开展谷物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该报告吸引了许多科研人员、企业骨干的关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与参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通过此次培训,开拓了科研人员在谷物加工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行业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了合作的机会,获取了宝贵的经验,提升了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高原特色粮食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利用和高值化食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杨希娟 2023-11-04 15:16:42
    2023年9月27日,互助县 02 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举办了农产品干燥技术简介及产业化应用”学习培训会,会议特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谢永康博士倾情授课,本工作站特派员及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农牧学院的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会上,谢永康博士做了《农产品干燥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的学术报告,围绕气体射流冲击烫漂技术,气体射流冲击膨化技术,热泵干燥技术,碳纤维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技术,微波热泵联合干燥技术等内容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讲解。此外,参会人员与谢永康博士就青海省不同特色资源的干燥技术的选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此次培训开拓了科研人员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视野,促进了工作站成员的科研及服务思路,为我省农产品加工利用及更好的服务三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杨希娟 2023-09-07 15:58:36
    为进一步落实好《互助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助力南门峡地区荷兰豆及豆苗种植发展,提升群众种植及管理技术水平,工作站在县裕丰农业技术推广营销协会,为当地荷兰豆及豆苗种植大户及群众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通过现场查看和交流,了解到当地荷兰豆的种植历史,以及近年来豆苗种植的快速发展现状。据了解县裕丰农业技术推广营销协会23年改变以往单纯种植荷兰豆的现状,为调整种植结构,引进菜用型荷兰豆苗开展种植示范,当年种植共计50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150亩,与西宁地区蔬菜经销商签订了豆苗采购营销合同,截止9月,实现销售总额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下一步南门峡地区利用冷凉气候和无污染区位优势,围绕青稞、油菜、陆地蔬菜等特色资源,坚持多种经营,产业富民,打造产业品牌,做优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工作站也为协会和周边群众指出了需要改进及加强的技术薄弱环节,一是在豆苗生产中严格按照标准施用化肥,切实做好化肥减量工作,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二是豆苗叶面肥及专用药物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用;三是根据当地豆苗生产采摘人员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造成浪费及采摘不完全的现状,建议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开展采收技术指导与培训,推广荷兰豆及豆苗采收技术;四是由于豆苗生产对地块及区位的要求,建议对23年种植基地土地修整、土壤处理、地块调整及规划设计。五是24年荷兰豆及豆苗种植建议采用开垄让道技术,避免后期秧苗倾倒,采摘踩踏,造成损失,同时建议实施覆膜技术,增加地热,隔除杂草,增大生长量;六是机械穴播与人工点播配合播种,提高和稳定出苗率;七是建议协会在荷兰豆及豆苗种植生产中,增加信息量,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量大于供,造成损失;八是建议协会和群众继续实施订单种植、订单采摘等合作型生产模式,保障权益。 通过工作站开展技术指导,对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解决生产中关键问题,破解技术重点难点,普及了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协会及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相约欢迎来年在青稞、油菜、马铃薯及荷兰豆及豆苗种植中进行现场指导。活动共发放化肥减量、青稞、油菜、马铃薯种植技术资料120份,服务协会会员、骨干、农民群众共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