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柱
2023-10-18 13:37:38
人员构成:科技小院院长1名,成员9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选任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国柱教授为该站首席科学家兼站长。主要成员有:中国草业分会秘书长、国际合作部主任艾琳博士、省草原站唐炳民工程师、青海大学田海宁副教授、青海大学李萍副教授、青海大学魏福安副教授、青海民族大学刘晶副教授、海南州同德县叶见项欠副主任医师、万玛措高级兽医师、诺义讲师9位专业人员。
青大壹号科技小院规划和建设目标定位: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因此建议邀请兰州大学毕玉蓉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玉平教授,海南大学胡月明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周青平教授,新疆农业大学朱进忠教授、安沙舟教授和张博教授,扬州大学魏臻武教授、河海大学刘和教授,青海大学李希来教授、乔有明教授、何长芳教授、段晓明教授、芦光新教授、段瑞君教授、何桂芳教授、李小安教授、史惠兰教授、董全民研究员和刘文辉研究员,青海师范大学阎娥教授、省林业和草原局尚永成研究员、陈国明研究员和邹华研究员,农业农村厅杨予海教授、范月君教授担任我院特邀专家。
青大壹号科技小院科研条件(办公场地及配套设施):在同德县花之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科技小院,开展科技服务,花之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为科技小院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配合和服务保障。同德县花之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成立于2020年3月份,位于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北扎村,根据政策文件要求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扩大生产经营,现己初具规模,现将本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经营效果和社会效益逐项作一介绍:
基础设施:2020年投资72.28万建设菜籽油加工厂及榨油设备(其中合作社自筹24.28万),2021年投资200万建设千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其中合作社自筹100万),(畜棚2座1200平方米,草库房300平方米,青贮窖200平方米,办公室120平方米,800米护栏),另外粮食仓库520平方米,办公室98平方米,宿舍20平方米,护栏400米。机械、存栏:现有收割机3台,拖拉机2台,草打捆机2台,叉车1台,微型车1台,耕地2800亩,草场1500亩,现有羊656只,牦牛120头。
经营性收入:本社劳工15户,设备总投资427.28万元。
获得荣誉:2021年参加第22届青洽会产品展览,2021年9月获得同德县第五届农畜产品展览会“品牌创建优秀奖”,2021年年8月被共青团海南州委评为“海南州就业见习基地基地”,2021年10月被同德县农牧和科技局评为“2021年度科技示范户”,2021年8月“同德县2021年度重点工作交流观摩活动”,2021年8月被县兽医站评为“一年生燕麦饲草料种植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现阶段成就巨大,在同德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牧局等相关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鼓励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和创新方面有着突出的成果,尤其在设备管理和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成果。在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成长的初期阶段,其发育成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的问题。在畜牧饲养和种田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对畜牧和种田本身及行业的研究欠缺,任然保持着传统的饲养和种田方式,无法纳入现代化和科技化的饲养及种田方式,导致在种田方面无法将土地利用最大化、如果想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农户分散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得尽快让技术人员学习和研究现代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所用的方式方法。
通过一年多来的不断探索,我们取得了一些好方法、新模式,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下一步将继续配合州县乡三级安排部署,全力经营合作社,确保效益稳定、农牧民群众增收稳定,为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农牧业、种养殖业合理发展增添助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顺利衔接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杨国柱
2023-10-16 17:15:40
为增强科研潜力并更好地落实青海省打造三江源区生态文明高
地战略和推进我省绿色有机农牧产品輸出地的“四地”建设的实施,
对于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我省三江源地区生态草原畜牧业,改善和恢复
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筑牢三江源地区的“中华水塔”的生态屏障,
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生态立省”建设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是进一
步落实习主席关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最大”指示精神和我国
实现全面小康后的升级版“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践行和创新!
我团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历了四代教师四十余年的前
赴后继持续不断的接力研究和攻关,最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以
青大 1 号紫花苜蓿为代表的青大系列多年生豆科牧草新品系(青大紫
花苜蓿系列、青育红豆草系列、青创沙打旺系列和青选白三叶草系列,
简称:“青大四系新品系”)的育成。以上青大四系新品系成功突破
了——多年生豆科牧草在我省海拔三千米以上牧区,在种植第二年春
季不能安全越冬的重大难题。这就为解决我省三江源高海拔地区,四
千余万亩的退化草地——黑土滩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了一系列
的多年生豆科植物源材料贮备。同时也为三江源地区现代生态草原畜
牧业发展,有望解决千百年来天然和人工草地极度缺乏多年生豆科牧
草作为家畜植物源蛋白质来源的缺憾。
本工作站集中主要技术力量重点申报了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的
“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3 个,由青海省林草局主持的
相关专家的严格评审和答辩,成功地入选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入
选后备项目储备库”1 个,下达项目 2 个(详见表 1),项目总经费
300 万元。
杨国柱
2023-10-14 14:59:20
杨国柱教授工作图片汇报
杨国柱
2023-10-12 09:50:13
杨国柱
2023-09-02 11:00:44
我国著名的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专家、二级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院长董世魁同志,在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壹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杨国柱教授、青海现代草业公司姚雷鸣总经理和同德县花之海种养殖合作社娘怀加理事长的陪同下,于2023年8月22日—24日,莅临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位于海南州贵南县、同德县、果洛州玛沁县和达日县的青大多年生豆科牧草系列新品系的研究与示范基本,开展实地调研、考察、查询等工作,在听取了杨国柱教授等同志的现场讲解后,董世魁院长亲临田间地头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查看了生产型的青大1号紫花苜蓿和青育1号红豆草与生态型的青大2号紫花苜蓿等青大多年生豆科牧草系列新品系的越冬情况、生产、生态和生物学特性后,指出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三江源核心区腹地,能够选育并较大规模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推广了青大多年生豆科牧草系列新品系,不仅突破了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多年生豆科牧草播种翌年,不能安全越冬的跨世纪难题,而且在旱作的条件下,还能产生可观的社会、经济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并能够达到使得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融合,共生共赢的效果!希望课题组的同志们再接再励,尽快申报国家和省级牧草新品种,以便于为三江源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生物种质材料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