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霞
2023-11-15 14:44:15
近日,省科技厅按照《青海省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青科发高新〔2020〕85号)组织认定了2023年度青海省科技型企业。大通县3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的大通金鹏蔬菜种植培育有限公司在2023年度新认定为青海省科技型企业公示名单之列。
大通金鹏蔬菜种植培育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流转土地1506亩,在大通县黄家寨镇杨家寨村建成办公室800平方米、温室47栋、拱棚300余栋、交易厅3000平方米、保鲜库5间(保鲜400吨),购置果蔬真空预冷几2台,拥有灌溉水井3口,配套地磅、变压器等相关设施。主要种植温室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蘑菇等蔬菜和食用菌,大棚种植茼蒿、空心菜、油麦菜等绿叶菜及露地种植羊角葱、青蒜苗等蔬菜。年销售收入达1200余万元。2019年被认定为西宁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集蔬菜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示范应用、观光休闲于一体综合性生产基地。年可带动周边农户创收200万元以上,解决当地劳动力300余人。
公司在进行果蔬种植过程中十分重视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自2022年3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指导服务以来,组建了专门的技术研发服务团队,开展了果蔬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试验研究,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果蔬高效栽培等,努力开展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司现有专利五项,绿色食品认证五项。
下一步,3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将进一步强化对大通金鹏蔬菜种植培育有限公司的科技指导服务,引导加大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力度,提升园区内果蔬科学种植水平,生产更多安全、优质的绿色果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做出贡献。
王惠霞
2023-11-15 14:43:31
近期,大通县003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景慧、张迎春、王惠霞、王秀娟、钟英霞、赵旭、王文琴、郭国寿、侯璐9名科技特派员赴服务企业青海大通金鹏蔬菜种植培育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开展服务。
科技特派员们首先与基地负责人燕洪峰进行交流沟通,掌握近期基地蔬菜生产和销售情况,了解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为基地发放了我省蔬菜果品生产相关科普图书资料,供基地种植户学习。随后,科技特派员们到香笋、芹菜种植温室,实地查看引进新品种的品种特征、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最后,工作站负责人景慧代表特派员工作站与基地负责人商量明年的新品种引进和项目安排计划,预留温棚和地块,进行提早谋划,特派员分工着手准备,安排好明年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
同时,003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也对今年特派员工作站年初的各项任务安排进行对照和查漏补缺,对收尾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安排和分工,确保今年的任务圆满完成。
王惠霞
2023-11-15 14:36:00
7月份大通县003号工作站景慧、张迎春、王秀娟、侯璐、王惠霞、钟应霞积极申报2024年科技特派员专项,8月4日项目通过答辩,后期景慧、王秀娟、钟应霞又根据评审专家、科技厅农村处和财政厅的意见对内容进行了多次优化、调整。
11月6日我站召开阶段工作视频会,景慧、张迎春、戚仁德、王秀娟、侯璐、王惠霞、赵旭、王文琴、钟应霞、郭国寿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每个人就今年的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来年工作建议做了发言,互相之间也进行了沟通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今年工作开展的比较扎实,但因各自岗位工作繁忙,节假日服务相对集中,来年要更加合理分工,合理安排技术服务档次,更好的发挥服务成效。
之后,大家讨论了2024年科技特派员专项实施计划和2024年度东西部协作产业人才及帮扶项目申报意见和建议。11月11~13日钟应霞、景慧、张迎春、侯璐、王秀娟等人编写人才及帮扶项目申报书和实施方案并报大通县发改局。
王惠霞
2023-11-03 10:57:30
为了试验和筛选适合大通地区蔬菜种植的肥料及施用技术,探索科学合理的商品有机肥与化肥的配肥方案,为后续全县蔬菜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我们在在服务对象青海锦旺农业生态有限公司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西葫芦上安排了肥料试验。10月25日,003号工作站景慧、王秀娟、钟应霞、张迎春、侯璐、赵旭、王惠霞、王文琴、郭国寿对该试验进行了测产。
试验地占用该基地1亩的一座日光温室,内设18个试验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为32.4㎡(9m×3垄×1.2m/垄),2个保护小区,(保护小区面积总面积100㎡)。供试肥料。选择的肥料有尿素(含N46%)、磷酸二铵(含N17%、P2O 546%)、硫酸钾(K2SO450%)、水溶肥(腐殖酸≧40gL、N100g/L、P2O 5170g/L、K2O160g/L)、商品有机肥(养分含量≧5%、有机质含量≧45%)。试验设计为6处理3重复,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商品有机肥1500㎏/亩加有机叶面肥50ml作为定量;化肥用量按当地常规用量20%梯度值递减。以不使用化肥和有机肥的空白为对照。具体设计为:处理1(CK1):不施用任何肥料;处理2:有机肥1500㎏/亩+80%当地每亩化肥施用总量(尿素32㎏+二铵32㎏+硫酸钾8㎏作基肥;)+叶面肥;处理3:有机肥1500㎏/亩+60%当地化肥施用量(尿素24㎏+二铵24㎏+硫酸钾6㎏)+叶面肥;处理4:有机肥1500㎏/亩+40%当地化肥施用量(尿素16㎏+二铵16㎏+硫酸钾4㎏)+叶面肥;处理5:有机肥1500㎏/亩,20%当地化肥施用量(尿素8㎏+二铵8㎏+硫酸钾2㎏)+叶面肥;处理6(ck2):有机肥0㎏/亩+100%当地化肥用量(尿素40㎏+二铵40㎏+硫酸钾10㎏。)。肥料的施用方法。商品有机肥全部作为基肥深施,化肥中除三方之一尿素用作追肥、叶面肥分三次叶面喷施外,其余化肥全部作为基肥深施。从产量表现来看,所有处理的产量均比处理1要高,而且差异明显,最突出的处理5和处理4,分别高26.48公斤和24.85公斤。与处理6(CK2)相比,除处理1(CK1)和处理3表现较差外,其余3个处理的差异不明显。也就是说,在有机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并不是化肥用量越多越好,而是合理的化肥用量才能达到最高的增产效果,本试验与不施肥的空白对照处理1(CK1)相比,以处理5(亩施商品有机肥1500公斤加20%当地西葫芦化肥施用量加50克叶面肥)和处理4(亩施商品有机肥1500公斤加40%当地西葫芦化肥施用量加50克叶面肥)表现就比较突出。与单施化肥的处理6(CK2)相比,也是处理5和处理4表现突出。处理5为(亩施商品有机肥1500公斤加20%当地化肥用量加50克叶面肥)、处理4(亩施商品有机肥1500公斤加40%当地化肥用量加50克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明显。
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如下初步结论或建议:单从试验结果来说,不论是产量还是投资收益率方面综合考察,单施化肥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这与试验的目的不相符。试验中不考虑单施化肥模式后,以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加20%当地西葫芦常规化肥再加有机叶面肥模式为最佳施肥模式,其次为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加40%当地西葫芦常规化肥再加有机叶面肥模式为比较理想的施肥模式。
王惠霞
2023-10-31 09:20:08
10月10日,003号工作站景慧、张迎春、王秀娟、侯璐、赵旭、王惠霞、王文琴、郭国寿、钟应霞及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田作物马铃薯“三新”技术示范田进行了测产。
“三新”技术是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机具的集成应用。今年,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该县景阳镇小寺村大田作物马铃薯上示范推广“三新”技术,通过生长季田间观察,示范区马铃薯整体长势优于对照传统种植。
通过现场测产,示范区青薯9号平均亩产4253.6公斤,对照平均亩产4051.3公斤,“三新”技术示范区平均亩产比对照田高202.3公斤,增产幅度4.99%。今年马铃薯市场价普遍较高,地头收购价为1.4元/公斤,对照田平均亩增收283元。该项技术示范推广,得到了示范区种植户的肯定,后期我们会统计多点测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再依据示范田田间记载、测评的其他数据,综合评价“三新”技术应用效果,今后将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助力种植户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