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兴林
2024-10-30 15:50:30
进行了辣椒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航椒4 号为线椒,产量较高,且可制干,很受当地市场欢迎,今后可大面积推广;天椒 16 号、航椒 5 号产量较高,羊角形、风味好,前期产量高,宜在大棚推广。
陶兴林
2024-10-30 15:48:42
为发挥航椒4号高产优质的品种特性,解决辣椒长年连作导致的病虫害加重、品质变劣、产量和效益降低问题,同时转变广种薄收、管理粗放的传统种植习惯,创新性试验示范了航椒4号高效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改变原有的连作种植模式,采取一年一茬、冬闲休耕、缩短种植周期、育苗移栽、全膜覆盖、双株定植等方式,取得了每667 m2比传统种植增收30%以上的良好结果,而且栽培管理简单,缩短了缓苗期、延长了采收期,果实顺直、颜色深红、品相极佳,受到农户及消费者的欢迎。
陶兴林
2024-10-30 15:43:44
为探究叶面喷施螯合钙+遮阳网对温室春延茬番茄果皮代谢特征、果实裂果和品质的影响,以优品 88 番茄品种为材料,分别进行了 CK(未遮阳+叶面喷施清水)、CC(未遮阳+叶面喷施 0.30 g·L-1螯合钙)、S(遮阳网+清水)与SCC(遮阳网+0.30 g·L-1螯合钙)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转色期与红熟期番茄果实裂果率均表现为 SCCS>CC>CK 的变化趋势,且 SCC 处理与其他各处理呈显著差异;CC 与 SCC 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质量、维生素 C 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且 SCC 处理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在温室番茄生产中,0.30 g·L-1螯合钙+遮阳网协同作用的增产提质效果最优。
陶兴林
2024-10-30 15:42:20
为了探明膜下滴灌条件下设施番茄的水肥优化管理,本研究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水肥处理,开展设施番茄水氮迁移转化规律试验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观测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植株吸氮量、温室气体排放等指标,分析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利用及分配。结果表明: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氮肥偏生产力随氮素的输入量的增加而减小,氮肥偏生产力以W2N3最大(233 kg/kg),除CK处理外W2N3氮盈余最小,不同处理氮素盈余占氮素总输入量的比例为49%~57%。设施番茄适宜土壤水分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5%,适宜追肥量为171 kg/hm2,研究成果对指导北京地区设施蔬菜科学灌溉及施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兴林
2024-10-30 15:39:56
为筛选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口感型番茄品种,作者引进3个番茄品种(杭杂604、杭杂609、杭杂108),并以嘉红100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杭杂604茎秆粗壮、节间短,叶片大,单果质量较大,果皮硬而脆,肉质糯,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高,风味甜酸,品质好,每667 m2产量达4 861 kg,综合表现最优,适合在较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