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稳
2024-11-11 11:15:59
循化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个人年度总结
2024年,本人荣幸成为循化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一员,在循化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工作站相关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关爱下,围绕循化白庄养殖园区动物疫病防治和微生物菌剂等内容,开展了技术服务工作,年度总结如下:
一、压实岗位责任,强化履职担当
本年度共采集牛羊病料共计10份次,开展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巴氏杆菌病、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等疫病检测(见附件1),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协同站长、站员反馈治疗方案。
(1)循化县部分散户养殖场开展羊呼吸道疾病调查。根据养殖户前期反映,部分养殖场羊生长缓慢、精神状况不佳,部分羊有咳嗽,流鼻涕现象。为查明原因,我站深入部分散户养殖场开展了实地调研,与养殖户进行交流问诊、采集疑似患病的羊鼻拭子样品、血液样品,对部分病羊进行了现场检查。(2)详细询问了部分养殖户生产经营现状、疫苗免疫情况、疫病防控状况、存在困难以及迫切需求等方面问题。根据此次调查养殖户的现状,结合我站各特派员专业知识,为养殖户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并对样品进行了检测,排查疫病感染情况,着力解决部分疫病防控难点,降低疫病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进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3)通过本次样品检测,从部分散养户牛羊样品中检出虫卵和梭菌。同时,根据与养殖户现场沟通交流,发现养殖户存在生物安全意识薄弱、驱虫及疫苗接种重视程度低、动物饲养管理不当等情况。为切实转变养殖观念,减少经济损失,提升养殖效能。针对本地区常发动物疫病以及防控要点进行了现场宣贯。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组织部分养殖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和养殖户开展线下培训指导,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强化疫苗接种观念,深入全面消毒,合理规划养殖布局,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养殖效益。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本区域内疫病情况复杂,需要联合多方力量进行联防联控,部分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二是缺乏足够经费,宣传方式和力度有待加强。
在工作站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工作站和服务依托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服从工作站负责人的统一管理,按照年度目标责任,完成工作计划。下一步,我将按照时间节点,积极与站内科技特派员及服务群众充分协商,发挥专业特长,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附件1
一、细菌性疫病检测
(一)羊肠毒血症(D型产气荚膜梭菌)
(1)简介
本病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死后肾脏软化为特征。常称 “软肾病”。
病原:D型产气荚膜梭菌。
流行病学诊断:D型魏氏梭菌存在于土壤、河水中。消化道感染:芽胞、饲料、饮水肠道。发病诱因: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从干草改吃大量谷类、青嫩多汁和富有蛋白质草料激发本病。病原迅速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季节性:牧区春末夏初青草萌发,秋节牧草结籽。农区牧草或收庄稼季节。本病散发、绵羊较多,2-12月龄,膘情好的发病多。
临床诊断:突然发作,很少能见到症状,头晚还健康的绵羊次晨倒死于羊舍中,多是营养好的。主要症状为昏迷、磨牙、痉挛的及全身情况迅速恶化。
实验室诊断:肠道内发现大量D型魏氏梭菌。小肠内检出ε毒素 肾或其它实质器发现D型魏氏菌。肾脏软化,像脑髓那样。心包积液、肺片血水肿,胸膜腺出血。实验室多重PCR毒素基因鉴定。
(2)细菌分离鉴定
1. 细菌培养(血平板划线培养)
2. 电泳鉴定
根据电泳结果显示,分离株细菌和参考菌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经α、β、ε、ι毒素基因多重PCR扩增,分离株细菌扩增可得α毒素基因(900bp)和ε毒素基因(396bp)的目的基因条带。
3.牛乳发酵试验
经42℃培养16小时,培养产气荚膜梭菌的牛乳试管呈爆裂发酵。
(二)牛大肠杆菌病(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
(1)简介
病原体: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诊断:宿主主要是新生犊牛,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单独感染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发的下痢常发生在犊牛产后3日龄以内,混合感染时14日龄也会发病。
临床诊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发犊牛下痢时,表现为排软便甚至水样便,呈灰白色至黄白色。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可感染任何年龄段的牛,但发病牛以2~8周龄为主。排软便或黏液便,甚至水样下痢。犊牛红痢的潜伏期为2~4天,下痢便中带潜血或血凝块、恶臭,或以排除黑绿色的黏液便为特征。
病理学诊断:剖检可见从小肠到大肠整个肠道内积有泥状、黏液状或水样内容物。
实验室诊断:从每克小肠内容物中检出106个以上的相应大肠杆菌,每克大肠内容物或粪便中检出108个以上的相应大肠杆菌时,可怀疑本病。
(2)实验室检测
接种伊红美蓝培养基,长出墨绿色金属光泽菌落。
(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牛出败)
(1)简介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牛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急性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内脏器官广泛出血,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报道,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是由A型巴氏杆菌引起,致死率极高。
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分为A和B型,临床多见B型感染。对磺胺、土霉素较为敏感。
临床诊断:潜伏期2~5天。依据临床症状牛出血性败血病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及肺炎型。
败血型:病牛病初体温高达41~42℃,呼吸及心跳加快,鼻镜干裂,皮温不整,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有时出现鼻漏和血尿。拉稀开始后体温下降,不久即死亡。病程多12~24小时。
浮肿型:除呈现一般性全身症状外,病牛颈部、咽喉部及胸前部皮下出现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同时伴有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舌多伸出齿外,呈暗红色,呼吸高度困难,皮肤和粘膜发绀,常因窒息或下痢而死。病程多12~36小时。
肺炎型:除呈现一般性全身症状外,病牛主要呈现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干咳,流泡沫样鼻液,后呈脓性。胸部叩诊有痛感。病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并混有血液。病程一般3~7天左右。
(2)临床剖检变化
(3)实验室检测
二、病毒性疫病检测
(一)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1)简介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 mucosal disease,简称BVD-M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Bovine viral diarrhea mucosal disease virus,简称BVD-MDV)引起、发生在牛身上的一种病害。病牛主要特征为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免疫耐受与持续感染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咳嗽、怀孕母牛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而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都含有病毒,可水平或垂直传播、能造成犊牛的先天感染和持续感染。该病严重威胁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
(2)实验室检测
经检测,样品中病毒性腹泻核酸为阴性。
(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
(1)简介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发生在牛身上的一种病害。病初发高热,沉郁,拒食,有多量黏液脓性鼻漏,鼻黏膜高度充血,出现浅溃疡,有结膜炎及流泪。常因炎性渗出物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及张口呼吸。也有的病牛精神委靡与兴奋交替出现。
(2)实验室检测
经检测,样品中传染性鼻气管炎核酸为阴性。
三、寄生虫疫病检测
(一)无浆体病
(1)简介
1.无浆体
无浆体(Anaplasma),隶属于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无浆体属(Anaplasma),是通过蜱等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其主要寄生在羊、牛和鹿等反刍动物的血液细胞中。
2.无浆体病
无浆体病(Anaplasmosis)是由无浆体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慢性和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贫血、黄疸、胆囊肿胀和进行性消瘦。
3.蜱传病
以蜱虫作为媒介昆虫,常寄生在动物体表,以吸血寄生,具有从宿主获得多种病原体的能力,可传播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4.病原
无浆体是革兰氏阴性的α-1型变形菌,大小一般在0.4 μm~1.3 μm,最大的2 μm。该病原体有2层膜包被,外层膜上常有皱褶,生成不规则周质空间,无荚膜层。该菌专性寄生在血液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红细胞)的细胞质中膜包含物的液泡中,通过姬姆萨(Giemsa-Romanovsky)染色,在显微镜下呈蓝黑色或紫色,形状像桑葚样的细菌簇,称为桑葚胚(Morula),其直径通常在1.5 μm~2.5 μm,最大直径达6 μm,一个细胞内可以包含1个或多个病原体,发病初期的菌体呈逗号状,由一团染色质构成,无原生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种结构是由一层限界膜与红细胞胞浆分隔开的内含物,每个内含物包含1个~8个亚单位或称初始体。
5.流行病学
潜伏期为20 d~30 d。
本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蜱,其他媒介还包括牛虻、蝇和蚊等多种吸血昆虫。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蜱虫等媒介昆虫叮咬经皮肤感染。被污染且消毒不彻底的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等也可机械性传播本病。
绵羊、山羊可感染发病,幼畜的易感性低,1岁以上动物发病严重;黄牛、水牛、野牛、牦牛、骆驼等动物也可感染发病。
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高温季节发生。随着蜱虫的活跃期而爆发,6月份开始流行,8月~10月为流行高峰,11月份有个别病例散在发生。
临床症状
病畜会表现体温升高达40 ℃~42 ℃、衰弱无力、贫血、黄疸、萎顿、厌食、失重明显等临床症状。
病理剖检变化
内脏器官肿大、黄染;胸腔内有少量渗出液,颈部、胸下与腋下的皮下轻度水肿;心脏肿大,心包积液,心冠状脂肪和心肌出血,心内外膜下和其他浆膜上可见大量瘀斑;血液稀薄;脾脏肿大3倍~4倍,髓质变脆如果酱。淋巴结肿大、水肿;骨髓增生呈红色;肺脏发生气肿;肝脏呈黄色,胆囊扩张,胆汁充盈;真胃有出血性炎症;肠道有卡他性炎症。
(2)PCR检测
经检测,见特异性条带。
(3)荧光PCR检测
经检测,2个样品中无浆体核酸为阳性。
王稳
2024-11-05 23:58:27
王稳
2024-11-05 23:56:12
我站站员进行微生态制剂、有机微量元素及中草药饲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