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登录

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

网站主页>特派员>特派员详情
杨晓霞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3-11-01
籍贯:青海海东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指派县:
共和县
工作单位: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拟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草地放牧管理
专业领域:
草地生态学
服务县(市、区):
共和县
专业职称:
七级副研究员
服务单位名称: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办公号码:
13709718921
服务动态展示
工作日志(64)
专家问答(0)
科研项目(0)
科技成果(0)

杨晓霞 2025-06-25 16:03:28
    为深入贯彻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航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联合青海省草原总站,于2025年6月20日共同在青海大学高原特色农牧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航天种质材料的播种与移苗工作。该基地处于青海省典型的高原地区,土壤、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均具有代表性,能够为牧草的生长与繁育提供理想的试验环境。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全面考察航天种质材料的生长情况及其适应性。航天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强辐射、微重力)诱变种子基因,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的核心技术,此前已在全国多地成功应用。本次种植与移栽的材料纤细早熟禾和红花岩黄芪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进行搭载试验,紫羊茅搭乘“实践十九号”返回式卫星进入太空进行搭载试验。 航天育种,种子上天只是“万里长征一小步”,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后续地面繁育,生态草种地面选育是航天搭载试验的关键环节,是试验成果产出的重要支撑。接下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员将继续对航天种质材料进行系统评估,努力选育出适应青海高原地区气候与土壤条件的优良航天牧草品种,为促进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提升牧民收入和保障生态环境提供坚实支撑。通过加强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青海省的牧草种植及牧业生产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实现草牧业绿色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杨晓霞 2025-06-25 16:00:47
    为提高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牧草品种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提升牧草的品质与适应性,确保高寒地区有充足的优质牧草资源,共和县001号工作站团队开展了紫花苜蓿与燕麦品种引进与筛选评价试验。本年度,引进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WL168HQ、WL298HQ、WL319HQ、WL329HQ、WL343HQ、WL349HQ、WL358HQ、WL3521HQ、WL363HQ、WL366HQ)和10个燕麦品种(艾斯克、贝勒、楷模、贝勒 2、黑玫克、福瑞至、新势力、爱沃、美达、沃野),这些品种的引进为丰富青藏高原地区牧草种质资源,提升牧草产业的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 本年度,苜蓿和燕麦品种筛选试验均采用了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品种设有3次重复,每个试验共计30个试验小区,确保了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和科学性。2025年5月21日-24日,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曹铨助理研究员、张正社助理研究员、青海大学博士研究生魏孔涛、张雪、周泽、郭建强、刘新和硕士研究生岳思玉共同完成了试验小区的建植。在本试验中,对燕麦和紫花苜蓿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产草量、品质和适应性等几个方面。对于燕麦品种的评价,后续研究重点关注其产草量和营养品质指标。产草量是评估其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牧草的总供应量和经济效益。品质方面,主要评估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以及相对饲喂价值(RFV)。其中,粗蛋白含量反映了燕麦的营养价值,粗纤维、ADF和NDF是衡量其消化性和饲料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相对饲喂价值则综合考虑了饲草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特性,能够有效指导牧草的合理使用。 对于紫花苜蓿的评价,除了产草量和品质外,越冬性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苜蓿作为多年生植物,其越冬性是其稳定生产的重要保证。越冬性直接影响其作为长期牧草资源的生产能力。苜蓿的品质评价主要集中在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及其消化率等方面,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其作为高质量饲料的效果,尤其在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优质的苜蓿能够为牲畜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通过这些综合评价,可以为后续的品种筛选、选育和推广提供重要依据,推动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杨晓霞 2025-06-25 15:54:46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寒牧草新品种创制及草地生产生态功能提升与高效”(课题编号:2022YFD1302104)、青海省科技特派员专项“共和县高寒适生牧草建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青海主要牧草分子定向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编号:2025-NK-121)的支持下,由青海大学董全民研究员牵头,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面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示范推广任务的前期准备工作。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春播生产陆续展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试验基地迅速进入紧张有序的春播阶段。工作团队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土壤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耕地与耙地作业。目前,高寒适生牧草示范地已全部完成整地工作,确保地块平整、土壤疏松,具备良好的墒情条件和播种基础,为高寒牧草的健康生长创造了有利环境。 同时,工作站抢抓农时,提早部署春播物资保障工作,现已完成示范地所需牧草种子和化肥的采购与储备,为即将开展的大面积播种作业提供了坚实保障。后续播种计划将紧密结合本地天气变化,择优时机精准实施,力求实现“播种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的示范推广目标。 通过此次高寒牧草示范推广的前期准备工作,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不仅为提升草地生态功能与生产效率打下坚实基础,也为高原牧草品种结构优化和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工作站将持续跟进春播进展,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全年示范推广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杨晓霞 2024-10-31 16:00:04
    2024年10月30日,在工作站科技特派员俞旸副研究员陪同下,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的侯生珍教授共同前往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了一次关于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青海巴卡台农牧场有限公司的牧户提供科学的养殖指导,提升当地藏羊养殖的效率与效益。 在活动中,侯教授详细讲解了高效养殖方式的各项关键技术,强调科学饲养管理对于提高羊只生长速度、繁殖率和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他指出,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比、科学的养殖密度以及完善的卫生防疫措施,牧户们能够显著提升藏羊的养殖效益。侯教授的讲解内容深入浅出,帮助牧户们理解了高效养殖的核心理念和实际操作技巧。 此外,侯教授还针对2023年度示范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确保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对于新加入的牧户,侯教授则帮助他们核算养殖效益,指导他们如何在初期阶段有效控制成本,优化收益。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青海巴卡台农牧场有限公司的牧户们对高效养殖技术的认识,也为藏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与畜牧兽医科学院的合作,将持续推动成熟的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方案在该农牧场的落地实施,以期提升整个地区的畜牧业水平。 通过此次活动,牧户们纷纷表示,将积极采纳科学养殖的方法,以提高自身的养殖能力和经济效益。未来,我们期待看到青海巴卡台农牧场在藏羊养殖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杨晓霞 2024-10-29 20:46:12
    2024年7月20日—7月30日期间,在共和县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董全民研究员统筹安排下,曹铨助理研究员及俞旸副研究员全程跟踪监督,完成了土壤墒情观测系统及蒸渗仪安装工作。蒸渗仪群包含了6台蒸渗仪和7个棵间土壤蒸发系统,将用来观测田间蒸散量,土壤墒情观测系统可以分层测定土壤的含水量、温度及含盐量,两套设备可为探究青藏高原牧草耗水规律、优化牧草栽培模式提供长期定位观测数据。